元末亂世,江南地帶尤其的熱鬧,陳友諒占了江西、湖廣,張士誠據有江東,朱元璋占了南京那一片,方國珍縱橫浙東,福建同樣有個狠人,他叫陳友定。
因為姓名的原因,讓不少人覺得他和陳友諒有關係……確實也有關係,畢竟都姓陳,但卻不是兄弟,而是東北少帥和歌神的關係。
陳友定,生於1329年,福建明溪人,別名陳有定,字永卿,號國安……話說,敢取這個號,挨打確實不冤枉。
1329年,陳友定出生於福建明溪一農戶家中,沒錯,又是一個農家子逆襲的故事。
故事挺簡單,因為紅巾起義的原因,江北、江南到處都是起義軍,雖然多數集中於淮西、河南一帶,但福建卻也有不少。
紅巾軍攻城掠地,專殺元朝官吏,整得元朝官吏挺頭疼,不時還得“分頭行動”!
為了鎮壓起義,元朝下詔各行省主官、各地士紳地主自己募兵剿賊,由此,陳友定應募從軍。
雖然他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但是他猛啊,操刀子砍人的時候可猛可快了,因為砍人厲害,所以他升官了,當了個……縣令。
1358年,他網傳的兄弟陳友諒派兵來福建搶地盤,來的人叫鄧克明,先占汀州,然後進攻陳友定所在縣城。
陳友定趁鄧克明立足未穩,果斷領兵偷襲,於是紅巾軍大潰,被陳友定攆得到處跑。
又一份軍功到手,於是陳友定又升官了,先後任汀州路總管、福建行省參政。
1361年,陳友諒稱帝後,再次令鄧克明率軍攻打汀州等地。
鄧克明一路攻占寧昌、杉關、光澤等地,又轉頭攻打建寧,建寧城池堅固,於是鄧克明在城外修了幾十個兵寨,開始圍城。
被圍困半年後,建寧城中彈盡糧絕,即將狗帶,元朝將領完者帖木兒連忙傳信讓陳友定領兵來救。
同年8月,陳友定率軍來援,一馬當先,領著幾十個人一頭紮進紅巾軍中,殺得士卒膽寒。
隨後,連奪鄧克明數十個兵寨,打得鄧克明退回江西撫州。
陳友定一鼓作氣收複了數個縣城。
1362年5月,陳友定率軍收複汀州,占了個地盤後,陳友定的野心開始瘋長,他想要整個福建。
於是他一邊威逼福建行省平章燕隻不華,讓這人幫他上奏朝廷,求官,一邊領兵搶占地盤。
不久後,元朝升他為參知政事,同時,他的地盤也擴張到占據福建八郡之地,為一方土皇帝。
這個農家子,雖字不識幾個,但他好學,據說後麵都會作詩了,也是厲害。
同時,他敬重文人,主動招攬文人名士,讓他們給他當官,幫他治理地方。
他大體上忠於元朝,但同時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福建這快地,得是他說了算,誰敢打主意,剁了他。
1364年,陳友定勢力達到巔峰,全據福建,另外還占了廣東一部分地方。
但到了1365年,陳友定日子開始不好過了,因為朱元璋來了,還是打敗了陳友諒、吞並了陳友諒勢力的朱元璋。
此時此刻,朱元璋手裏兵馬比他多,人才比他多,錢糧比他多……陳友定拿什麼打?
陳友定:拿命打,福建這塊地,隻能有我一個主人。
1365年,朱元璋平定婺州,地盤開始和陳友定的領土接壤。
陳友定膽子大,居然主動派兵侵犯朱元璋的地盤處州,當然,沒成功,讓朱元璋麾下部將胡深打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