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朱元璋北伐驅逐韃虜,定鼎中原,朱棣遷都北京,五征漠北,國力達到極盛時期。

而他們的對手,蒙古,從元惠宗逃回漠北,天元帝被阿裏不哥後裔襲殺後,蒙古一分為三,分為瓦剌、韃靼、兀良哈三部。

朱棣五征漠北,常見的就是這仨,瓦剌強了帶著韃靼、兀良哈打瓦剌,韃靼強了又帶著另外那倆揍韃靼,玩的就是一個製衡。

奈何,洪熙朱高熾、宣德朱瞻基沒有朱棣那個手段,宣德雖然三次巡邊,但也僅僅是看看明朝邊關,蒙古勢力要是不南下,他是不管的。

不僅僅是蒙古,甚至於西南的麓川、西北的哈密,東北的女真諸部,仁宣兩朝也沒啥興趣去管。

結果就是,仁宣兩朝號稱治世,天下是大體太平了,但太平景象下,波濤洶湧,暗流湧動,撥看太平外皮一看,裏麵早已腐敗不堪。

邊關將士逃亡,軍倉糧食腐壞,戰馬嚴重不足,兵器偷工減料,盔甲仿若紙糊,軍事這塊上,敗得難言不堪。

明朝正自洪武、永樂後走向衰敗,草原上的蒙古勢力卻是漸漸恢複,尤其是瓦剌部,脫歡、也先父子兩人將瓦剌帶向極盛。

什麼黃金家族?韃靼?兀良哈?我的地盤我做主,是龍記得盤好,是虎記得臥倒。

草原勢力大致被統一,也先也漸漸起了南下的心思,奈何洪武、永樂兩朝帶去的夢魘還在,瓦剌部落輕易不敢開戰。

但不開戰沒事,騙騙錢,搞搞外快什麼的,還是可以滴嗎?

誰讓明朝大方呢?按人頭給錢……好像有點怪哈,但是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拿錢。

也先開始悄摸摸加人了,最開始十個,幾十個的加,後來發現明朝沒管,幹脆幾百幾百的加,加到後來,使團人數已達三千多人。

三千多人啊,幾乎可以算做一支強力武裝了,明朝自然不幹,瑪德,按人頭給錢,好虧的。

當時專擅朝政的是大太監王振,這貨別看他貪財,都同樣他也很守財,我拿你的錢可以,你想要我的錢……除非我死了。

瓦剌不減人數?沒事,我給他減一下賞賜數額就行,管你來多少人,反正東西就這麼多,愛要不要。

瓦剌太師也先憤怒了,什麼玩意居然敢動我的錢,發兵,拿回小錢錢。

瓦剌揮師南下,數萬鐵騎直逼大同,兵鋒直指北京。

也先為什麼選這個時間進攻明朝?

因為這個時間點,明朝南邊的精銳在麓川,北邊的精銳在南邊平叛,唯有京營剩下的一些兵馬以及邊防兵馬可以用。

這是個毫無疑問的好機會,錯過這一次,也先不知道還要等多少年才能等到明朝衰弱。

此時明朝皇帝朱祁鎮不過二十多歲,正是年輕熱血易上頭的時候,加上張太皇太後,三楊等人相繼離世,再無人能夠管束他,於是他放飛自我了。

他要親征,學習洪武、永樂兩位祖宗,恢複曾經的疆域,讓四方臣服,他要做中興之主。

……想法很好,非常好,但是……能不能不要親自上場搞微操啊!!!

大臣們輪番上陣,進行勸諫:不要親征,不要親征,親征容易當俘虜,親征易做留學生~陛下,不去好嗎?

朱祁鎮:不去親征,你幫我打也先啊?

大臣:……術業有專攻啊陛下!

你不能看著大神把把吃雞就覺得遊戲簡單易上手,隨意展示虐菜狗吧?萬一,菜狗就是自己呢?

朱祁鎮:逆耳之言,滾一邊去!

朱祁鎮還是喜歡聽王師傅的話,而王師傅顯然是支持他的,因為王師傅同樣認為,瓦剌小醜,不足為慮,大兵一到,頃刻讓其化作灰灰。

倆人上路了,不顧糧草不足,不顧軍械、戰馬不足,不顧將士們的感受,倉促出發,後勤準備足足六天。

六天啊,真是郭開見了都流淚,趙光義聽了都下跪的傳奇,哪吒能在他娘肚子裏待三年,換你去是不是三天就出來?趕著投胎呢?

前麵有你爹還是你娘啊,這麼急得慌?

彼時,朝中精銳大軍都在外地,倉促之間難以集結,於是朱祁鎮幹脆從京師附近,臨時拚湊了二十餘萬人,對外號稱五十萬大軍,禦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