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朱載坖病逝後,其子朱翊鈞繼位,是為明神宗顯皇帝,江湖人稱大懶蟲,萬年老宅男,曾創下28年不上朝溜達的神話,然而,考古發現這家夥其實是腿腳有毛病。

隆慶六年,明穆宗朱載坖死了,年僅36歲,死於縱欲過度,十歲的太子朱翊鈞懵然登基,改次年為萬曆元年。

萬曆朝一共48年曆史,其中,萬曆前十年,雖然名義上朱翊鈞是皇帝,但實權卻基本掌握在內閣首輔張居正手中。

也因此,張居正在明朝的知名度非常高,江湖人稱攝政王、活太師,四方共仰太嶽相公!

巔峰時期,權壓六部,政出內閣,朝野大小事物,無論巨細,一言裁決,能把皇帝當兒子訓,武將當爪牙使,據野史傳說,還跟太後有點不清不楚。

閑話不多說,正餐開始!

張居正,生於1525年5月,荊州府江陵縣人,因此也有人稱呼他為張江陵。

他家祖傳軍戶,他爹是個秀才,有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不是說一世軍戶,世世軍戶嗎?咋軍戶家庭還能出個秀才?

沒錯啊,一世軍戶,世世軍戶,但當兵的隻需要一個,你多的人口愛科舉不科舉的,隻要你有錢,明朝又不管。

據說張居正出生前,他曾祖父做了個夢,夢中一輪圓月落在水甕裏,照得四周一片光明,然後一隻白龜從水中慢慢浮起。

他曾祖父認定這龜……這白龜就是張居正,於是信口給他取了個乳名——張白圭,希望他來日能夠光宗耀祖。

張白圭少年神童,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才子。

嘉靖十五年,年僅十二歲的張居正參加童試,順利成為一名童生。

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喜歡,李士翱囑咐張白圭要從小立大誌,長大後盡忠報國,並替他改名為——居正!

嘉靖十六年,13歲的張居正再接再厲,參加鄉試,卻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而落榜。

原因是顧璘希望張居正能多加磨礪,日後能成大器,於是壓了他三年科舉。

張居正回家緩了三年,嘉靖十九年,16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

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解下犀帶贈予張居正,並說: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顏淵,不要隻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嘉靖二十六年,23歲的張居正高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

張居正入選庶吉士後,遇上了內閣重臣徐階,徐階非常重視經邦濟世的學問,在其引導下,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故,為他日後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