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惡人不會消亡(1 / 3)

渾河血戰,是自薩爾滸之戰後,明朝與後金交戰中,後金兵馬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白杆兵、戚家軍讓努爾哈赤明白,明朝雖然日暮西山,但還有強軍。

白杆兵、戚家軍,兩軍相合不過萬餘人,跟八旗數萬步騎大戰,殺敵卻有數千。

就連清末魏源讀史後也感歎:是役,明以萬餘人當我數萬眾,雖力屈而覆,為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明朝兵部尚書張鶴鳴評說這一戰,說:渾河血戰,首功數千,實石柱、酉陽二土司功!其他明軍也大多都英勇剛烈,為人所不齒的貪生怕死者少之又少……除了遼東軍隊。

這場大戰,也引起了朝鮮的極大注意,時任滿浦僉使的鄭忠信向朝鮮朝廷報告說:虜中言守城之善莫如清河,野戰之壯莫如黑山,也就是渾河。

《李朝實錄.光海君日記》讚道:虜之死傷亦相當,虜至今膽寒。

而根據後金政權自己撰寫的史書,八旗兵確實受到了非常沉重的打擊,大軍傷亡慘重。

尤其是紅甲喇軍、正白旗,還有努爾哈赤最精銳的正黃旗,都在白杆兵麵前敗下陣來。

甚至於,渾河血戰時,還有不少八旗軍將領在激戰中被明軍生擒活捉。

渾河血戰後,為了穩定軍心士氣,紀念在這場戰爭中死傷的八旗士兵,努爾哈赤專門舉行了祭奠亡靈的大會。

八旗陣亡的將領,僅被記載於史書的就有:雅巴海、布哈、孫紮欽、巴顏、雅木布裏、實爾泰、郎格、杜木布、大哈木布祿、旺格等九人。

但很可惜,世間再無戚家軍,而白杆兵經此一役也是元氣大傷,也就是秦良玉還在,這支鐵血強軍還沒有消亡。

渾河血戰後,努爾哈赤馬不停蹄,率軍攻破了遼東重鎮遼陽,遼東經略袁應泰,這個坐視戚家軍、白杆兵全軍覆沒的大臣,如今麵對努爾哈赤的強軍,毫無辦法,隻能臨危一死報君王。

骨氣,他自然是有的,這點不能否認,這一點他遠比之後那些投降、剃發、易服的文武大臣強,但也僅限於此了。

遼陽失陷,明朝震驚,朱由校連忙啟用熊廷弼,任他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經略遼東。

如果僅僅隻是熊廷弼負責遼東,那結果可能會好很多,但要命的是,東林黨給熊廷弼找了個拖他後腿的人——王化貞,以王化貞為巡撫。

從結果來看,顯然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做邊關巡撫,至少王化貞很不合格,他並不是沒有能力,但他的能力顯然不在軍事上,如果是安撫地方,他或許很不錯,但打仗……參考元朝沙河戰神。

說回熊廷弼,朱由校再次啟用他後,他立刻入朝,再次向皇帝提出三方布置的策略。

於遼東修建城堡,憑借地理優勢牽製努爾哈赤的兵力,同時在天津、登萊等地打造水師,趁機攻打後金大後方,讓努爾哈赤首尾不能相顧。

這個戰略……之後孫承宗、袁可立就是這麼配合的,從事實來看,這個策略顯然很有用,但熊廷弼這時候……隻能說策略很好,但用人不當。

孫承宗+袁可立聯手,對後金來說是傷害翻倍,但熊廷弼+王化貞\\u003d努爾哈赤的福星!

天啟元年八月,就在熊廷弼剛剛複出,還沒趕到山海關前,王化貞升參將毛文龍為副總兵,令他率軍突襲鎮江。

同年,毛文龍取得鎮江大捷,王化貞也因此洋洋得意,認為自己舉措英明,於是丟開軍務,一心一意等著蒙古以及毛文龍、李永芳給他報捷。

……王化貞事前聯絡了蒙古勢力,據說蒙古會出兵四十萬幫他,另外,投降了努爾哈赤的李永芳會反正。

熊廷弼很心累,告訴他蒙古不能依仗,李永芳也不能信任,打鐵還得自身硬,趕緊修建城堡才是要緊事。

但王化貞根本聽不進去,熊廷弼於是氣急,索性啥都不管了,這暴脾氣,屬於是一點就炸。

至於熊廷弼這暴脾氣為啥會跟王化貞說這些……因為他自己手上沒有兵,遼東十多萬大軍全在王化貞手上捏著,熊廷弼負責的山海關根本沒用幾個兵。

更坑的是,當時的兵部尚書跟王化貞關係非常好,好到什麼地步呢?好到他倆都是東林黨。

要不說黨同伐異呢?遼東兩個大官,王化貞是自己人,熊廷弼是陌生人,兵部自然是緊著自己人供應啊!

於是就出現了神奇的一幕,名義上官職最大的熊廷弼想做事,但手上沒兵,二把手王化貞手上有兵……還特麼有病,但他不想做事。

經略、巡撫兩人不和,帶來的結果是致命的,外加兩人都不是啥好脾氣,一句話談不攏,索性就不談了,管他外麵天翻地覆,通通雨我無瓜。

熊廷弼嘛事不管,王化貞天天吹牛,聲稱自己隻要六萬兵馬就能蕩平後金,要命的是,朝廷大臣,準確來說是東林黨人非常相信他,比如內閣大臣葉向高、兵部尚書張鶴鳴。

王化貞的成果很快出來了,天啟二年正月,後金軍攻西平堡,明軍副將羅一貴戰死,鎮武營總兵官劉渠、祁秉忠在平陽橋與後金軍大戰,力戰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