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12月23日,朱由檢召集大臣和科道禦史到乾清宮,祭天之後,將受到推薦的大臣名字寫在紙上,放進金甌裏.然後用筷子夾出來。

錢龍錫、李標、來宗道、楊景辰四人由此當選,隨後,大臣們紛紛勸說時局艱難,請求擴大內閣人數,於是又增加了周道登、劉鴻訓二人。

以上六位大臣一並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以李標為內閣首輔。

又因為來宗道、楊景辰曾經參與魏忠賢編寫《三朝要典》,因此僅僅半年後,這兩位大臣就被罷職。

有人統計過,崇禎朝十七年時間內,內閣大臣總數共有五十多人,而明朝兩百七十多年時間內,內閣人數也不過一百六十多,等於說崇禎朝的內閣大臣人數,占據了整個明朝的三分之一。

這樣高頻率的撤換內閣大臣,最終能得出什麼好結果,哪怕就以穩定來說,都遠遠達不到要求吧?

加上崇禎本身的暴躁脾氣,多疑的性格,大臣們但凡有一點錯誤,輕則杖刑,重則罷官,更嚴重的直接殺頭。

以至於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官員們命都快保不住了,誰還有心思操心軍政大事。

有人可能要問了,朱元璋也暴躁,殺性比崇禎還大,大臣們見了朱元璋比見朱由檢更怕,為什麼洪武朝會比崇禎朝安定。

因為朱元璋不亂殺啊,朱元璋殺人從來是有目的,有規劃的殺,你當他亂砍一通呢?或者說你相信那個殺了二十多萬官員的說法?

別說朱元璋,就是朱祁鎮都沒像崇禎這麼亂殺一通,自己人和政治對手他們分得很清楚。

一句話,論貢獻,論人品,朱祁鎮不如崇禎,因為朱祁鎮的貢獻為負,人品……沒有!

但如果僅僅是論能力,朱祁鎮大概能甩朱由檢幾條街,太能折騰了,就算亂世要用重典,也不至於逮著誰殺誰不是!

崇禎元年11月,內閣大臣劉鴻訓因為處置兵變沒讓朱由檢滿意,於是他被罷官去職,老臣韓爌成為首輔。

韓爌、李標、錢龍錫,這三人屬於東林黨,東林黨的人不一定全是壞人,但他們基本都喜歡搞黨爭,一切非東林人物都在他們的打擊範圍內。

魏忠賢倒台,他們幾位東林黨入閣後,積極協助朱由檢翻舊賬,定逆案,說簡單點就是大搞清算行動。

凡屬於【閹黨】的大臣,不管你有沒有能力,重要不重要,幹著什麼工作,通通要滾蛋,東林老爺們容不下【閹黨】。

由此,這一階段的內閣被稱之為——東林內閣,又是一次東林大盛的局麵,說得再那啥一點,也可以叫眾正盈朝。

搞到後來,朱由檢也看不下去了,心說朝堂上要全是東林黨,那還要我這個皇帝幹嘛?這行嗎?這不行!

於是,非東林黨的禮部尚書溫體仁、禮部右侍郎周延儒、吏部尚書王永光、兵部侍郎申用懋等人悉數被朱由檢提拔為高官,以製衡東林黨。

劇本又回到了原點,黨爭繼續,東林黨和非黨派人員天天吵架,時時集火,一天不吵就渾身難受。

至於什麼後金、流民……去他娘的,吵架的時間都不夠呢,誰有空搭理這些!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明末這些負責鎮壓農民起義軍,負責抵抗清軍的總督們為啥一個個都活得憋屈了,因為朝廷成了菜市場,基本沒人搭理他們。

餓了自己找吃的,比如盧象升,沒兵自己去招兵,比如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能自己動手的絕對不要麻煩朝廷,因為朝廷介入更麻煩。

嬴政:朕的震驚每日不同!

劉邦:秀啊!

劉秀:啊?

劉徹@劉秀:沒叫你,別出來秀!

李世民:整到這地步,倒真不如老趙說的,大封州牧,養蠱算了!

趙匡胤:就是,落中原手裏總比落滿清手裏好,一想到剃發易服,女真這些詞,老子就頭疼。

朱元璋:那還不如重啟藩王戍邊,話說咱朱家這麼多後人,就沒一個有點血性,有點能力的?

雍正:有啊!

朱元璋:誰?

朱棣:誰?

雍正@朱元璋:你的九世孫,唐王朱聿鍵,還有十世孫魯王朱以海,這倆還行。

朱元璋:朱桱、朱檀的後人,小十這狗東西還能有這等後人?

朱檀:……

俺的親爹誒,您可真是俺親爹啊!

朱棣:不對啊,既然這倆有能力,你清朝咋入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