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回歸鹹陽
從武遂回鹹陽的道路,嬴政並不著急趕路。
至少在這條回家的路上,是不會再有刺殺了。
五千平陽重甲軍並非隻是花花架子,更遑論六劍奴、掩日、玄翦、驚鯢這四個宗師級戰鬥都聚集在了嬴政的身邊,還有十餘名一流高手,在秦國的土地上,還沒有人能聚集出在這種情況下還可以刺殺嬴政的力量。
而嬴政帶著五千大軍浩浩蕩蕩回鹹陽的事情也在第一時間傳入了不少人的耳中。
一時間,秦國的風向也發生了微微的變化。
秦國的頂層權貴們忽然意識到,那個臉上還有些稚嫩,必須依靠呂不韋才能治理好秦國的秦王,似乎已經不再是那個剛坐上王位沒有任何權力的少年了。
如今的他,的的確確有了秦王的氣相。
雖然那隻是五千平陽重甲軍,但五千平陽重甲軍的背後是王齮這個軍方巨頭。
如今秦國的軍權大多集中在四個人手中。
身為相邦總領秦國軍政大權的呂不韋在名義上擁有秦國全部的軍權,並且在軍中有著一定的勢力;同樣被秦莊襄王嬴子楚委托朝政的軍方三大巨頭王齮、蒙驁與麃公。
其中王齮軍權最大,與趙、魏、韓、衛、接壤的邊境兵權悉數掌握在他的手中,三萬平陽重甲軍不過是最精銳的嫡係王牌部隊,麾下邊軍雖然分散在各座城邑,但總數加起來甚至不下於四十萬。
其次則是蒙驁,雖然在兵權上無法與王齮相比,但論及重要性,也不亞於王齮。
蒙驁掌握藍田大營,駐紮在秦國的腹地,麾下士卒人數常年在二十萬以上,是秦國最精銳的大軍,全部著甲身經百戰的甲士。
曆代秦王遇到列國合縱或是準備南下、東出之時,都會召集眾將前往藍田大營討論出兵事宜。
麃公雖然軍權分得最少,但掌握驪山大營,麾下五萬大軍,負責拱衛鹹陽,論及重要性,絕對是最重要的一支軍隊。
而嬴政等到了王齮的支持,也就意味著得到了四十萬邊軍的效忠。
說實話,王齮和那四十萬邊軍的效忠其實在鹹陽引起的風波雖然大,但不算太大。畢竟邊軍不可輕動,又正值五國合縱前夕,能夠給予嬴政的也隻是王齮背後的家族的效力,以及為嬴政造勢。
最令鹹陽震動的,還是出現在嬴政身邊的蒙恬。
蒙恬作為大秦最年輕的千長和官大夫,又是蒙氏嫡長孫,本就受到了數不清的關注。
而當他出現在了嬴政身邊,並且表現出了效忠的意思,鹹陽的那些權貴們就不得不開始思考其背後的含義。
而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蒙驁也決定了效忠嬴政。
二十萬身處秦國腹地的常備軍,這股力量任誰都不敢小覷。
而沒有效忠嬴政的麃公也是保持中立,既不表達對呂不韋執政的反對,也沒有擁戴嬴政,就像一根定海神針一樣守在驪山大營。不過,如果有人試圖對嬴政不利,那麼作為驪山大營主將的他也絕不會袖手旁觀。
除了這些軍方巨頭的風向,還有張機的效力。
也許張機自己並沒有什麼感覺,但他現在的確算得上天下名士了。
本就是張儀後人,又學了墨家經義,是上代墨家钜子魯勾踐的弟子,如今墨家钜子六指黑俠的師弟,還成為了墨家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