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刷聲望的機會(1 / 2)

趙佶正是年輕氣盛,雖然繼承大統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但也想在履曆上添點亮眼的內容。

要是跟遼國開戰,他可能還會猶豫不決,可現在是跟早已沒落的吐蕃開戰,己方是優勢。

那還有什麼可猶豫的,上啊!

提議順利通過,接下來就是考慮由誰帶隊。

曾布立即建議:老將出馬,一個頂倆!當年開邊就是王厚幹的,後來因為黨爭的緣故把他貶官了,這回還得是他來!

趙佶又問:“何人領兵?”

曾布對曰:“高永年!”

蘇轍本就在朝堂上沒啥勢力,又經過傅斯年的提醒,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多聽、少說、不做!

就等退休!

倒不是老頭沒有一點抱負,實在是這些年的浮浮沉沉,讓他明白了朝堂上的本質。

什麼傾向、主義都是假的,歸根結底都是想在朝堂上說了算。

不管哪邊的上來,執政方向是借口,排除異己才是目的。

如今的皇帝,看似好像不那麼激進,對哪邊的人都沒有成見,這是蘇轍樂見其成的。

如此一來,沒有內耗,起碼對百姓來說是有利的。

宰相提出,副相不反對,皇帝也有那個意思,這項提案就算通過了。

之後的事情就簡單了,錢糧、人員到位後就可以開打了。

對皇帝來說還有個重要的事情,需要派出心腹之人監軍。

不然帶兵的將領立地稱王咋辦?

往常這個活兒都是得寵的內侍來幹,到了趙佶這,當然最屬意傅斯年完成這個任務。

然而他剛一提出,就遭到了朝臣的反對。

隻因為傅斯年實在太年輕了!

派兵出征是國家大事,交給一個不到二十歲的毛頭小子,畢竟顯得太過兒戲。

這一回,連曾布和蘇轍都沒有支持這個提議。

私人關係是一方麵,這事可不是開玩笑的!

趙佶覺得阻力過大,沒有堅持。

討論來討論去,最終的人選讓傅斯年暗暗吃驚,居然還是童貫!

曆史上,這回監軍的人選正是他!

傅斯年不由感歎曆史的慣性是如此強大。

最終確定童貫這個人選,其實還是有點依據的。

首先童貫歲數大,能沾到“老成持重”這個邊。

他生於皇祐六年(1054年),今年已經四十八歲了,正是年富力強、又經驗豐富的年紀。

他雖然是內侍的身份,但一直外派公幹。

趙佶登基後,在杭州設立金明局,童貫就是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

他還曾多次出使陝右,算是比較熟悉西北五路的地形,以及各將帥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趙佶對他的印象很不錯。

童貫作為內侍,巴結皇帝的功夫自然也不差。

而且他有一項優勢——長得好!

不是說趙佶是兔爺,而是童貫有異於常人之處——作為一個內侍,他居然長胡子!

這事透著就新鮮,一個太監,居然長得很有威儀。

趙佶之所以對他印象好,是覺得童貫看著就帶個武將的樣,還那麼懂事,監軍這事肯定沒問題。

傅斯年心裏有點慌:老話說的真不錯呀,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