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形勢不利(1 / 2)

傅斯年知道帶兵打仗不是兒戲,自己不懂軍事,還是得找專業的人。

後勤做好了充分準備後,如何行軍全交付給禁軍將領。

他打算到了西北後,將禁軍全交由王厚指揮。

事實上他也沒法指揮,殿前司的職責是練兵、拱衛京師,卻沒有調動兵馬的權力。

此次大軍開拔,名義上的指揮是蘇轍!

從宰相之位退下來後,朝廷給讓他安撫熙河,為蘭湟、秦風路經略。

傅斯年的差遣是安撫製置使,有點打破界限的意思。

因為這一般都是文官擔任。

因為弟弟要遠去西北,大文豪蘇軾不想與其分離,就怕再沒有見麵的機會了。

堅決要求同去,上書向趙佶求了個差事。

隨行的還有一個熟人,就是傅斯年同門師兄林衝。

上次被老爹攔住了,這回說什麼也要去立功。

……

一切準備就緒,三萬大軍於二月出發。

等到三月底時,傅斯年已經到了河湟地區。

然而此時的邊關,情況急轉直下,噩耗一個接一個傳來。

首先一則消息:西寧知州高永年戰死!

這實在是個巨大的損失,高永年是平定河湟的二號戰將,他這一死,熙河各路大受震動。

按說高永年帶兵絕對沒問題,手裏的實力也不弱,怎麼就輕易死了呢?

一切都是因為他自己大意。

李乾順與遼國交好以後,心裏有底了,令四監軍數萬夏軍,助小隴拶攻打宣威城,兵鋒直指西寧州。

劉仲武部頂在最前端,奮力禦敵,終因兵少難以抵擋。

遂向後方求援,高永年率部親往接應。

高永年走到距西寧州三十裏左右時,遇到一支吐蕃“熟戶”部落。

這支吐蕃熟戶是當年他親自招降的,因此高永年毫無戒備之心,隻帶了少數侍衛隻身進了部落。

人家到底是吐蕃人,可能當時投降就不是真心,抓住機會忽然叛亂,一擁而上將高永年擒拿,並將他綁到了小隴拶的大營裏。

小隴拶早將一些忠心的支持者聚攏在一塊兒,其中就包括多羅巴。

當年多羅巴被高永年打的家破人亡,三個兒子死了倆,對高永年恨之入骨。

當眾表示:“此人奪吾國,使吾宗族漂落無處所,必當殺之,探其心肝食焉!”

而且他也真的這麼做了!

可憐高永年一代良將,死法卻如此淒慘……

……

壞消息還不隻這一個。

小隴拶引西夏軍回來複國,那些迫於形勢投降的羌人部落也趁機反叛。

廓州大首領“洛施軍令結”、熙州“丹溪”等人,集合了六個族部相繼叛宋。

他們將大通河橋焚燒,拖延宋軍大部人馬的增援,想憑借地利自保。

廓州及懷、等寨、膚公城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襲擊。

令有洮州境內的“臧征仆哥”也率部眾反叛,圍攻州城。

李乾順見到小隴拶成功攪亂了河湟局麵,立即跟進,另外出兵圍攻湟州,進犯清平寨、臨宗寨等地。

短短數月間,河湟地區烽煙四起,形勢岌岌可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