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終究是為政治服務的。
遼國最終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和宋朝坐在了談判桌上。
因為戰事一直順利,朝堂上的相公們這次沒有慫,頂著遼國的壓力,主張繼續攻打西夏。
皇帝趙佶谘詢過傅斯年,手中掌握了前線的第一手資料,心中也是有底的。
大宋終於硬氣了一回,之後就收到了奇效。
邊境的部落是有眼色的,哪邊強就拜哪邊的碼頭。
新年剛過,大宋的朝堂接連收到好消息,秦鳳路藩部請求內附,獻上了邦、潘、疊三州。
而隨著天氣暖和、道路通暢後,去年收購的戰馬養肥了體膘,陸續分配給各路。
傅斯年早和趙佶定下了用戰馬抵稅收的方式,約定隻要在四年內提供二十萬匹馬就算完成指標。
而傅斯年則利用河湟地區的特產,賺到了足夠的馬匹采買費用。
結實耐用的皮衣、皮鞋迅速風靡大宋。
以內地龐大的人口基數,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新興產業立即成為西北地區的經濟支柱,使羌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有一套!本來需要朝廷不斷地輸送錢糧,不想短短一年時間,居然能自給自足,還順便節省了朝廷大量的軍費支出!”
新上任的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趙挺之,手拿河湟八州的年度報表,心裏也不禁誇讚一句。
中原對西北用兵,打一般都打得下,怎麼守是大問題。
打下來是一時花錢,占領則要一直花。
招納藩兵守衛就成了經濟實惠的方式。
但這個辦法有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沒法保證忠誠度。
如今傅斯年變戲法一般地在當地站住了腳,在苦寒之地開辟出新的財源,而且不是以盤剝羌民的方式。
這就意味著大宋可以用較小的支出,穩穩地占據新拓的疆土,直至徹底掌控。
自從崇寧初年複邊開始,西軍已經為大宋拓土兩千裏,自太祖以來,哪位先帝也未完成如此壯舉。
整個新年,賀詞如雪片般呈上,搞得趙佶都有些煩了。
特意下旨說明:以後祝賀的話就不要再寫成奏章了,多大點事兒?這都是基操……
嘴上這麼說,但他心裏明白這都是誰的功勞。
封賞的旨意左一道右一道,一年的時間,傅斯年的官職、爵位,都如火箭般躥升,年紀輕輕就跨過了三品這道坎。
三品是高官的入門品級,就算是正牌子的進士,除非做到了一部尚書,輕易也休想達到。
傅斯年目前的頭銜包括:行營後護軍、開國侯、歸德將軍等,殿前司的差事也還擔任著。
最近還有個十分特別的封賞:太子詹事。
趙佶的長子趙亶(宋欽宗,後更名趙桓),已經到了開蒙的年紀。
他琢磨著,該讓傅斯年回來了。
封這麼個本該是文官擔任的職務,是想讓兒子沾沾傅斯年身上的靈氣,順便讓傅斯年也進修一下。
這就是要繼續給傅斯年鋪路了。
在趙佶心目中,樞密院最終交給傅斯年是再合適不過的。
但那是文官才能說得上話的地方,除了開國之初,那裏基本就沒有過武將。
哪怕大宋的戰神狄青也不行,帶上那個頭銜以後,生生被全體文官口誅筆伐,擠兌得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