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可適思索片刻,歎息道:
“沒奈何,隻能耗費些錢糧了。他是來邊關鍍金的,想要討好他,最好的辦法就是幫他立功。”
其實他心裏很無奈,耗費的何止是錢糧?那是要用人命去填的!
折可求也知道所謂的立功需要什麼條件,哭喪著臉低頭不語。
許久,折可適再次出聲:“想不到他雖年輕,還真有兩把刷子,居然憑借東京的禁軍,加上一些藩兵,就能擊敗靜塞軍司。”
“此次他未靖全功,咱們就成全了他吧!跟我兄長說一聲,準備出兵吧!”
……
土地將兄弟二人的對話一字不落地敘述,傅斯年聽了稍稍釋懷:
“還是老將懂事,折可求這臭小子,我還沒炮製你,你居然先打起我的主意了!要不是看在你折家百年的將門,一直為宋朝拱衛邊境,非辦了你不可!”
至於折可適想的補救辦法,傅斯年不置可否。
打不打都行,小勝一場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現在需要的是一次大戰,讓西夏從此認慫,才能坐下來好好聊聊,永久地解決邊境問題。
對於如何處理遼國、西夏、金國和宋朝的關係,傅斯年有些猶豫。
西夏別看小,卻是韌勁十足,北宋都堅持不住了,他們還能在夾縫中求存,愣是多堅持了幾十年。WwWx520xs.com
遼國後期雖然腐朽,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被金國打得滅國,剩餘的一點力量卻能另起爐灶,在中亞地區打出一片大大的疆土。
即便後期遭到了金國和北宋的夾攻,還能把北宋打得一敗塗地,這就是明證。
別總說什麼北宋自己不行,其實還得說是遼國底子厚,隻要沒有天祚帝胡亂操作,準備一下仍舊能支棱起來。
西夏作為最大的攪屎棍,那邊強他就依附那邊,北宋的覆滅與其不無關係。
最後就是金國。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趁著他們現在還沒起勢,將他消滅在萌芽中。
無奈地府方麵不讓!
思來想去,傅斯年的想法是:先把西夏的問題解決掉。
對抗到底是不行的,即便真把西夏滅了,所有的力量都投在西北,到時候仍舊無法改變北宋的結局。
他最開始想的方式,到今天仍舊合適,那就是兩國照搬宋朝與遼國的模式。
想要達成目標,先要積蓄幾年力量,與西夏打一次大的,讓李乾順清楚地認識到,與宋朝對抗是沒有出路的!
“算了,打就打吧,先刷點戰功,回去把位置再升一升。要不想想辦法參加科舉?沒個進士身份,處處受到掣肘。”
宋徽宗也曾跟傅斯年提過這事,想要賜個進士出身。
問題宋朝的同進士與明、清還不太一樣,依舊需要參加考試。
考到第五甲才能獲得這個稱號。
簡單來說,明、清可以是皇帝賞賜,類似於成教的同等學曆。
而宋朝的同進士,有點類似預科班,就是你成績本來不夠,但給你個上學的機會。
但不管是那種形勢,都會被正牌的進士所鄙夷,在朝廷上想要擔任要職,依舊會有很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