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對於王朝來說更是如此,寧靜祥和隻是暫時,不斷顯現的各種矛盾才是主題。
傅斯年提出的一係列經濟手段,不可避免地傷害了舊派係的利益。
因為工商業吸引了大量勞動力,過去一些隻能依附地主、官紳的佃農,不少都轉職成了工人和個體經營者。
養殖業的興盛、農業種植的多樣化,大大降低了對土地的要求,使得農民不再看天吃飯,增強了抵禦風險的能力。
尤其銀行的出現,無形中堵死了地主鄉紳兼並土地的重要手段——借貸抵償。
往年遇到天災,農民隻能向地主借貸,高昂的利息最終會導致他們失去土地變為無產者。
如今有了皇家銀行,所規定的利息普通人完全承受得起。
根據戶部最新的統計,今年大宋的土地交易量明顯下滑,價格呈上揚趨勢。
一些能接觸到核心利益圈的上層,想盡辦法參與到各類新興產業中,獲得了豐厚的收益。
比如已故向太後的家族中,以向宗回兄弟為首,始終跟隨傅斯年投資的腳步。
實在是從第一次接觸開始,傅斯年就從沒讓他們吃過虧。
除了需要投入初始資本,他們手中的土地也是入場條件之一。
農業種植對比工業來說,產品附加值本就要低些,規模化的集中能有效降低成本。
加上整個大宋的廂軍聯動,屯墾農場與大種植園形成了合力,不斷衝擊著小地主階級的利益。
最近傅斯年陸陸續續收到了一些提醒。
首先是蔡卞那邊告知,收到不少州郡呈上的彈劾,指責新的農業生產方式動搖了地方安定。
這其實就是無恥的誹謗,故意誇大了問題,而掩蓋了他們的真實目的。
實際就是因為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受損,他們聯合起來開始反擊。
找不到破局的辦法,就隻能針對製造變化的人。
皇帝他們不敢指摘,傅斯年這個提出建議和方案的人,就成了目標。
將門中也有人針對傅斯年,折家恐怕就是其中的領軍人物。
折氏去年的收入降低了不少,主要受影響的有兩方麵:
首先是軍需采購的油水,其次是茶、馬、鹽這三項緊俏的生意。
折可求在家族聚會中痛心疾首地大呼:
你看看,我當初說什麼來著?姓傅的就不幹好事,這是要挖我將門的根基呀!
折克行病體難愈,早已卸下家主的頭銜,目前暫時由折可適做主。
雖然是忠君愛國的將領,但不妨礙他為家族利益考慮。
於是府州等地的將門勢力,暗中聯合鼓動,多地上書彈劾新政。
有貶就有褒,一些新並入的地盤,還有本就落後的地區,反而對新法大加讚頌。
新的生產方式,使得普通百姓的生活水準快速提升,群眾的眼睛不瞎,知道什麼是對他們有利的。
慢慢地,大宋形成了兩種風向。
舊勢力盤踞的地區,普遍反對新法,而新興階級集中的地區,則不遺餘力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