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內聖外王(下)(1 / 2)

戰後,劉錡獨自坐在戰場的一角,一個人默默地喝著酒。

誰也不知道的是,這家夥其實正罵罵咧咧的喝悶酒呢。

“這什麼玩意兒呢?!行軍還用了將近一個月呢!一路上給我弄得熱血沸騰的,結果到這仗就打了三天,還有兩天是在打嘴炮!你說你不能打,你倒是低調點啊!這幾個癟孫兒,可晃死我了!”

不怪他鬱悶,李家的幾個小子確實不成器。

沒遠見不說,心裏還沒數!

大宋這邊好說好商量地開條件他們不聽,反倒跟宋朝在那比比劃劃的。

這個攥著拳頭咬牙:Iam蘭博!

那個舉著胳膊練塊兒:Iam佐羅!

結果劉琦來了,一巴掌就把倆人呼在了地上,摳都摳不起來的那種……

隻能臊眉耷眼地同時告饒:Iam騷瑞!

安南國就這麼並入了聯盟。

至此,中南半島盡入聯盟掌控,南海變成了聯盟的內海。

……

再過幾個月,傅斯年與趙佶即將年滿五十歲。

聯盟成立已經七年,作為新興的東方霸主,領地早已遍布全球。

不同於西方的殖民策略,聯盟采取的辦法是融入與合作。

一些地方的土著雖然還很原始,但他們也有生存的權利,善良的炎黃子孫不會做出那種殺人掠土的事情。

但同時,對於那些覬覦聯盟財富的強盜,他們也會問對方一句:可知吾船堅炮利?

塞爾柱突厥人好像覺醒了遠古的記憶,冥冥中想起了某個稱為大唐的國度,隻覺得後脖頸涼颼颼的:

擦,忽然有什麼不好的預感……

韓世忠在歐洲這些年,甚至幫助安條克公國擊敗法蒂瑪王朝,徹底占領埃及。

起初,西方世界對於東方大國的到來還是有一定抵觸。

因為他們對宗教信仰十分寬容,完全不同於非黑即白的兩大信仰。

不管是信安拉還是耶穌,對其他宗教都持否定態度,對他們隻有一個稱呼——異教徒。

但東方人完全不是這樣。

看到漢人在當地修建的廟宇,當地人操著不太標準的漢話問道:“你們的神仙,三個都不一樣,放一起不打架嗎?”

這人是看到廟裏同時供奉儒、釋、道家的神像,覺得風格相差很大,所以有此一問。

這時候就會有人給他解釋:不打架!在我們那講究‘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炷香’,實行的是良性競爭!誰更靈驗,受的香火也就越多。

漸漸地,一些比較平和的教派,就很願意在聯盟的屬地內傳教。起碼不用擔心被當做異教徒處死。

部分民眾也開始信仰來自東方的神佛。

靈不靈驗的說不好,主要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看看那些神父們,幾乎各個都有田產,過著富裕的日子。

而東方的神職人員則不是這樣。

因為聯盟有明確規定,不得接受信眾錢財,捐贈由宗教管理部門統一收取和發放。

在聯盟看來,專門的神職人員都要脫產,不宜太多。

真正的有道之人也不會看重財物,如此規定可以保護宗教的純潔性。

反正在聯盟治下,少林有限責任公司這種機構是肯定不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