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境外詭事(1 / 2)

實話實說,隋末的門閥,幾乎是個無解的難題!

勢力太強大了,哪怕皇家也無力撼動這群強大的對手。

沒錯,就是一群!

皇帝施政是依靠官員,而這些官員,其實就是世家門閥的代表。

都說隋朝創立了科舉製度,給寒門以上升的通道,其實隋朝不但沒從這項改革上獲取利益,還就是因為這些事才滅亡的!

整個隋朝期間,一共就產生過十幾個中舉的人,並未對國家的發展建設起多大作用。

卻因為此舉令所有既得利益階級不滿,這才集體給老楊家下絆子。

當然,楊廣丟了天下是主觀原因居多,如果他能穩一穩,潛移默化地做這些事,效果會好許多,起碼不會亡國。

就是因為他太急了,什麼事都想辦,結果導致什麼事都沒辦好,最終還把自己的命給丟了。

而導致他身死國滅的另一大重要因素高句麗,此刻卻有著不同尋常的變化。

此時的三韓之地,依舊有三個國家,分別是高句麗、新羅和百濟。

其中高句麗、新羅輪流坐莊掌控大局,隻有百濟民少國弱,始終受到欺淩。

打不過就認大哥,這是到今天都好使的辦法,所以百濟向來跟中原王朝關係不錯。

到了隋朝這塊也一樣,百濟不但遣使向隋朝稱臣,還主動當起了帶路黨:大哥,你打高句麗吧,他們太欺負人了!放心,我肯定全力以赴!

然而,子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

百濟沒做好保密工作,這事被高句麗知道了!直接就發難來打。

但發生這事的時候,正是高熲反對隋文帝攻打高句麗的時候,隋朝也確實沒做好戰爭動員。

所以就沒理百濟的請求。

這下把百濟可坑哭了,馬屁沒拍成,轉眼就讓高句麗打懵了。

更難受的是,百濟這麼小的勢力,內部還不肅靜,分了好多個派係,真正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

權力由沙、燕、解、真等“大姓八族”所把控,以“六佐平會議體”作為決策團體。

君主連著換了好幾個,在威德王、惠王、法王相繼去世後,實權貴族們找來一位沒落王族、在益山采薯為生的扶餘璋為王,是為武王。

那幾個隻在位一年的君王死的頗有些不明不白,惠王扶餘季就被那幾個貴族暗害的。

他有個女兒,輾轉逃到當時還在山野的親戚部落,被她的表叔扶餘璋,也就是後來的武王收留。

可是好景不長,因為高句麗對百濟開戰,扶餘璋的部落被敵人襲擊,幾乎覆滅。

等那百濟那幾個貴族找到扶餘璋時,他部落裏的人已經所剩無幾。

而武王扶餘璋的這位侄女、惠王扶餘季的女兒,則莫名其妙地被當做他的女兒之一,成為了公主,她的名字叫阿信,扶餘信。

為了侄女的安全,扶餘璋並沒有戳破。

這位信公主,從小就目睹了貴族屠戮她的家人,幼小心靈中早早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喵喵尒説

到了表叔的部落,剛剛感受到一點安全,部落又被高句麗襲擊了。

所以在她心裏早已填滿了仇恨,不管是百濟的貴族,還是高句麗人,在她的眼裏都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