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聽了不禁問:“父皇,照你這麼說,隋朝應當盡得民心才對呀?怎麼會出現天下皆反的局麵?”
李淵道:“消息閉塞、民智未開,這些都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世家。你們知道,自西魏起,這天下大勢就在關隴之間。所謂皇權不下鄉,皇帝的話出了都城就未必管用了。”
“真正掌握話語權的是什麼人?是官員、鄉紳!皇帝說十稅一,他們明麵上不敢多收,但往往曲解上令,又添油加醋,仗著天高黃帝遠,在地方上無法無天。”
“偏又是他們,將朝廷優待百姓的功勞據為己有,又將民怨指向歸咎於朝廷,若逢天下有變,隨便放些糧食收買人心,立即就有了揭竿而起的資本。”
李世民附和道:“父皇說的一點沒錯,世家門閥往往才是天下禍亂的根源!鐵打的江山,打鐵的世家……改朝換代隻不過是打倒舊的世家,同時卻又扶植起新的權貴。更多時候,卻是換湯不換藥,世家還是那些世家!”
李淵繼續道:“實話說,當年的情形換成其他君主也未必能做得更好。終隋一朝能力保遼東不失,又沒過分消耗民力,我那表弟絕對算得上有擔當的君王!”喵喵尒説
“兒臣聽李靖、秦瓊等人說,這其中還有不少是傅斯年的功勞!每每提起他,他們全都推崇備至。父皇真是慧眼識珠,竟能獲得他的效忠!”李世民這話有點試探的意思。
他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何傅斯年會和李淵走到一塊兒。
李淵沒有否認,點頭道:“的確,雖說他已經卸甲修道,但有些方麵,仍能給予我不小的幫助。”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說壽命,但沒必要跟兒子們明說。
“你們發現沒有,根據傅斯年以往的行事,他並不是忠於一家一姓,而是始終站在天下蒼生的立場行事。”李建成根據已知的信息推斷道。
“確實如此,我曾問過諸位將軍,都誇傅斯年將略無雙,說是當代兵聖也不為過。若是當年肯放手施為,勝負真不好說!諸將都說不是其對手……”
李世民說完,與兄長對視了一下,這是自從雙方兵戎相見以來,兄弟倆頭一次有交流。
此時,李淵緩緩從袖子裏掏出一份詔書。
“你們都看看吧,這是文帝楊堅的密詔。”
三人傳閱過後,全都是滿眼不可置信。
李建成似乎不太相信,李世民更穩重,沒有輕易表態。
隻有四子李元吉完全相信:“我就說嘛,都七十多的人了,還能一杆子打翻尉遲恭那樣的猛將,他肯定不是普通人!”
那天在最絕望的時候,是傅斯年出手相救,李元吉至今心有餘悸。
狠狠瞪了李世民一眼,對方抱以歉意的微笑。
見此情形,李元吉雖然還是沒法原諒,但也稍稍覺得出氣了,起碼對方心懷愧疚了。
“去歲祈雨時,我隱約在雲層中看見了龍神的影子,從此對傅斯年的道術深深佩服。尤其我知道自己的身體,這幾年跟著他確實好轉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