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近來一直在關注著手下的軍隊。
前段日子,那位當代天師請了皇命,開戰之前要親自動手訓練軍隊。
薛仁貴起初還頗有微詞:打仗的事,你個道士懂什麼?
但他與重陽宮的關係向來不錯,加上大軍還沒有正式就位,他的任命就還沒正式落實。
曾經的老上級、英國公李勣與上一代天師交好,他自己也多次得到上一代天師的推薦,薛仁貴也想看看這一代天師有何過人之處。
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實在令他大為驚訝:
人家行軍布陣的種種,半點不次於沙場宿將。
幾萬人不僅絲毫不亂,如臂使指。
最讓薛仁貴驚訝的是,這位天師居然能做到預判!
他能將傳令所用的時間也計算進去,這邊發號施令,等那傳達到各級營隊時,正好迎合了大軍陣型的變化。
這是何等妖孽的戰場指揮能力啊!
薛仁貴不禁代入到自己身上:若是我在戰場上遇到這樣的對手,能否與之抗衡?
答案是不能!
由此,薛仁貴一改之前的態度,開始仔細觀察傅斯年是如何訓練軍隊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總結,薛仁貴歎為觀止:
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啊!真不愧是學究天人的重陽一脈。
論兵事,自己這個正牌的大將軍,竟好像處處都比不過那位天師。
現在就隻剩下一點疑問了,就是他會不會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開玩笑,當然不會是!
打仗這事,本身也屬於經驗總結類的學科,從這一點上,傅斯年不屬於任何人。
其他所需要的素質,比如敏銳的洞察力、縝密的推理能力,更是由地府提供的支援彌補上了,甚至還要加分不少。
在細微處,傅斯年之所以能做到預判,和地府新開發的軟件有很大關係。
近來地府新興起一款人工智能軟件,非常好用。
傅斯年將鏡頭往大軍隊形上一照,各種數據就都收集了。
什麼傳令的速度,大軍移動的反應時間,全都成了計算的條件。
經過幾次試驗,軟件收集到了足夠的信息,已經能針對這支部隊形成一套完整的算法,使傅斯年一下子擁有了指揮入微的手段。
這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哪怕再多的軍隊,交給傅斯年統領,也能做到分毫不亂,令行禁止。
“有一個道理不用講,戰士就要上戰場……”
遠處傳來嘹亮的軍歌,這是士兵們完成了上午的訓練,在等待吃飯之前,互相拉歌呢。
薛仁貴湊近傅斯年,用十分客氣的語氣詢問:“真人,平日裏我觀察你的種種手段,無不飽含深意,就是這讓士兵們賽歌,我沒看出來有什麼作用。”
傅斯年微笑著解釋:“提振士氣,凝聚人心,順便還能培養團隊意識。軍隊是一個個小的團體,融合成大的團體。”
“要想指揮順暢,就要讓這些小團隊的成員相互之間親密無間。而團隊和團隊之間,既有協作,又有競爭,這才能保持整支軍隊一直有戰鬥力。”
薛仁貴不斷點頭,表示讚同。
此時,開飯號吹響,大軍有序地開始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