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傅斯年與袁崇煥正在書房中細細商討。
袁崇煥對皮島的前景很是擔憂,皺眉道:
“傅指揮,江東鎮的作用本就沒有發揮出來,如今毛文龍帶走了軍民近兩萬,皮島上的守備力量更弱,該如何發揮作用呢?”
傅斯年指著地圖上皮島的上端道:
“督師,皮島與陸地過於近,且地勢狹小,不適宜屯駐。且後金也不傻,為了防止我們襲擾,已經讓沿海居民後撤。”
“我方部隊若隻是登岸,則找不到可以襲擊的目標。若是深入,陸戰又不占優,反而會蒙受很大損失,所以我才說皮島的戰略地位目前並不高。”
袁崇煥點頭:“的確如此,你描述的很準確。可那裏畢竟經營多年,就這麼棄置了實在可惜!”
“不可惜!咱們用不上,有人能用上!皮島位於鴨綠江口,往高麗各地去都十分方便,可以作為我大明對高麗的貿易港口。”
“我算過路程,後金從陸上行進到皮島,與我大明的船隊從本土到達皮島,所用的時間都差不多!”
“高麗的李氏被後金所滅,國內仍有許多民眾心向舊主。我們在此幫他們建立抵抗後金的基地,陸上由他們守衛,我們則在那發展貿易。”
“如此海陸兩方都有抵抗後金的力量,卻省了我們駐軍耗費的糧餉,又有與高麗貿易帶來的利潤,對遼東的軍餉也是種補充!”
袁崇煥聽後,仔細思量,忽然覺得這個辦法,與傅斯年說服毛文龍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用自己的認知總結,這叫樹挪死、人挪活。
換成現代說法,這叫資源的合理再分配。
而且還摻雜了點心理學。
作為後金方麵,聽說明朝在皮島的駐軍撤退了,心裏會不癢嗎?
沿海那麼多肥沃的土地,總荒著也心疼。
袁崇煥隻要把握好火候,該搶的時候搶,該放的時候放,主動權都在他手裏。
且若能在高麗境內組建一支反抗後金的部隊,起到的作用可比一個東江鎮大得多。
如此一來,正麵是大明的遼東鎮硬抗,西邊有林丹汗襲擾牽製,後金的菊花後麵再多個高麗遊擊隊,可夠皇太極忙活的了。
袁崇煥十分佩服傅斯年的戰略眼光,這等布局真是他夢寐以求的態勢。
當天,袁崇煥盛宴招待了傅斯年一行。
經過多次接觸,袁崇煥發現傅斯年很好相處,人又很有能力,是非常合適的戰友。
說話之間,就帶了點結盟的意思。
始終孤軍奮戰,他最近越發地體會到,有人幫襯是多麼重要了。
按說,袁崇煥應該與東林黨的關係更加密切。喵喵尒説
他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座師正是東林黨的先鋒人物、馬上就要入閣的韓爌。
而他在戰略上的老師,也是東林黨的代表人物之一,孫承宗。
但實際上,袁崇煥一直什麼黨都不是。
孫承宗被閹黨捅下去以後,袁崇煥之所以能繼續完成“遼人守遼土”的計劃,就是因為他對閹黨妥協了。
為了獲得朝中的支持,他甚至高調宣布要給魏忠賢立生祠。
後來閹黨發現,袁崇煥是幹吆喝不幹活,於是看透了他的伎倆,哪怕他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也終於是把他給拿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