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皇帝也沒法為所欲為。
所以,對朱純臣三人的處罰,隻能從京營糜爛、懈怠職責上找。
最終定下來的處罰是去職、罰款。
而且很令人意外的是,在討論對他們的處罰時,韓爌和錢龍錫好像在為他們三個開脫似的。
對此事,崇禎沒心思琢磨,他要的是解決問題。
孫承宗站出來保證,一定盡快重建京城的防務,但目前需要暫時借調各地的兵員。
經過研究討論,從大同調八千人入京,由總兵滿桂統率。
寧夏鎮出兵五千,總兵尤世祿率軍前來。
能擠出這些兵力,還多虧林丹汗跟大明的關係日趨緊密,土默特、喀喇沁等部在他的節製下,也不再襲擾明朝的邊境。
最重要的一點,因為他掌握了與大明互市的權利,草原上所有的部落都要交好林丹汗,才能得到他們急需的物資。
如同滾雪球一般,林丹汗的勢力在不斷壯大,也讓草原諸部不會迅速投向後金。
可以說經過傅斯年前期的謀劃,大明現在隻需要專心對付後金就好。
傅斯年向崇禎彙報以後,收攏錦衣衛在京的全部力量,竟然湊出一萬兩千人的部隊。
錦衣衛顧名思義,它也是一個衛所,隸屬於上十二衛之一。
按照明朝的軍製,一衛約五千六百人。
但因為皇帝的需要,兩百多年來,錦衣衛不斷膨脹,在嘉靖年間達到了頂峰,超過十萬人。
可以說嘉靖皇帝多年不上朝,卻依然能掌控朝局,與他的奶兄弟陸炳是分不開的。
到後來嘉靖也覺得錦衣衛人數實在太多,一口氣裁撤了六萬人。
等傅斯年接手的時候,經過多年的發展,名錄上的明暗身份加起來,竟然又有將近九萬人。
然而這其中卻有不少是吃空餉的。
傅斯年經過嚴格的審查,剔除了其中的虛假名額,最後統計錦衣衛約有六萬人。
隨後他就進行了改組,效仿軍統的模式,在各地成立千戶所,兩京十三省各有機構。
每個千戶所都是滿編狀態,一萬五千名精幹的錦衣衛分散在全國,成為了崇禎皇帝的耳目。
其餘約有三萬不合格的人員,基本都裁撤了。
傅斯年因為手裏有錢,將不少老弱分散到各地的農團場充當護衛人員,同時也解決了這些人的生計。
剩下一萬五千名精幹的人員,傅斯年全部調到了京城,親自訓練,並配發了部分先進武器。
這是他給大明訓練的野戰部隊,所以全員騎兵,而且是備雙騎。
除此之外,就像朱純臣他們抱怨的那樣,新式的武器、精良的盔甲,所有東西都緊著這一萬五千部隊裝配。
這次,是時候檢驗這支精心打造的部隊了。
留下了三千人給孫承宗應急,傅斯年帶著一萬兩千的精兵出發了。
兩人約定,傅斯年先去整頓薊州的軍隊,孫承宗整編京師周邊的軍隊後,再向邊關增援。
也就是說,傅斯年帶人去給堵窟窿,孫承宗在京師搞後勤。
崇禎這次給了傅斯年更高的權限,並且還給他升了官。
原地拔高,都督僉事升都督同知,從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