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賢相莊(1 / 2)

向陽公社政府駐地附近的賢相莊,清澈的舂陵江繞村而過,在村口的幾棵歪脖老柳樹下形成一個大水灣,水灣處被人圍了一道魚籪,養魚養蝦。

老柳千絲萬絲,碧綠如煙,杈枒上棲息著幾隻白鷺,銳利的目光一直盯著水麵。柳下的蓬頭小兒半坐半臥,百無聊賴地盯著江邊斜插的魚竿。

賢相莊與外界唯一陸地相連的明代三孔石拱橋上走來兩位少年。一位清秀俊朗風度翩翩,另一位濃眉大眼魁偉強壯,他們便是前來拜訪易千尋老師的羅天佑和曾令智。

過了石拱橋,羅天佑瞧見垂釣的小孩,便向他打聽老師住處,小孩指了指一條通向叢林的小路。

小路彎彎曲曲,旁邊隨意栽種的虞美人枝葉肥大,正頂著紫紅或亮黃的碩大花朵。隨外可見的假山畫亭,半隱於芭蕉修竹叢中,皆古韻十足。一道殘垣將偌大的麵積圈了起來,看樣子這曾是誰家的前庭或後院。

聽說易老師出身大族世家,應該傳言不假。這還沒看到院落呢,就已經感受到了大宅門的雍容閑雅。

往裏再走八九十米,兩人眼前一亮。斜坡下,一幢明朗而雅素的清式大宅子被蒼鬱的古樹包圍著,白牆青瓦,殿堂樓閣鱗次櫛比,飛簷鬥拱重重疊疊,波瀾起伏如優美的音符。

從寬闊的大門進去,氣派的廳堂、天井、戲台、影壁、隔斷等相繼映入眼簾,各種木雕、石雕遍布,件件精巧奪目、栩栩如生。

這才是名門世家的底蘊!羅天佑一直覺得自己的家族底蘊太淺,上溯八代都是小門小戶。他記得後世的富豪熱衷買古宅,如果自己能把眼前的宅子買下來,搬到黃泥塘村去,改造成博物館該多好啊。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羅天佑當下起了心思,也不急於去見易老師,有意放緩腳步,走走停停,看得更仔細了。

老宅子年久失修,但主體結構完好,修複起來問題不大。隻是裏麵住的人家有點多,幾乎每間房子都住了一戶人家。看來大家的境遇都不是很好,缺胳膊少腿的家什隨意擺放,破衣爛布掛滿了可以掛的地方,橫流的汙水和烏黑的淤泥散發出難聞的味道。

第三進是昔時主人家的住處,風格與前兩進迥然不同。無論是高低錯落的亭台水榭,還是怪石奇木,處處體現清新雅致又安閑舒適。

兩層的唐風小白樓在參天古樹的陰蔽下,被抹上了深深的歲月痕跡,雕著繁花的門窗和台階上層層蒼苔,斑斑駁駁,依稀留存了殘光舊影。

羅天佑向一位住戶打聽清楚易老師的住所,和曾令智上了“嘎吱、嘎吱”作響的木板樓梯,來到二樓最右側的那間。

小聲地叩門,一位風韻頗佳的四十多歲知性婦人應聲將門打開。一問之下,知是師精微細膩師母笑吟吟地受了,邀請兩人請屋。說常聽易老師說起羅天佑,今天總算見著真人了,果然是人中龍鳳。

老師家裏陳設簡陋,家具也都是些尋常人家普通式樣,但被收拾得井井有條,纖塵不染,牆上掛著些字畫,雖都不是很名貴,卻精微細膩、立意深遠,很具文人精神。

易老師聽到外麵的動靜,從裏屋走出來,看到羅天佑和曾令智兩人喜出望外,問道,“天佑和令智來了啊,是為了養雞場的事嗎?”

羅天佑回道,“是,也不全是。我們那養雞場多虧老師出手,您的發明好用極了,不少養雞場慕名前來,挑明要采購同款裝置,我趕過來跟你商量這事。另外,還有更大事跟老師您商量。”

易老師驚喜地說,“那是為了複讀的事嗎?好事啊。老師早上還跟你師母說,希望你能多讀些書。你是老師最看重的學生,老師盼著你有個好前程呢。”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師母在旁微笑著點頭,證明丈夫所說不虛。

羅天佑聽了非常感動,向老師和師母連連道謝,但說黃泥塘村還需要自己,暫時離不開,以後再考慮。

易老師也明白羅天佑所言不是借口,現在黃泥塘村弄成這麼大一攤,牽涉到不少家庭的未來,又受上麵領導的高度重視,確實需要羅天佑繼續坐鎮。

“那還有什麼更重要的事?“易老師好奇地問。

羅天佑沒有立即回答老師的問題,而是講起了自己為黃泥塘村作的詳細規劃。有些想法其實以前也跟易老師透露過,隻是沒有這次講得係統而具體。

易老師聽了連連叫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自己的學生不僅站得高,看得遠,而且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國家政策和市場形勢的分析也非常透徹,具體實施方案考慮周全,各項保障措施完備,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這羅天佑,以前隻知道他學習好、人品好,沒想到搞經濟也是一把好手,真是難得的帥才。

“易老師,我這次來啊,主要是想請老師您出山,幫黃泥塘村一把。您也知道,再好計劃,也需要人去落實。黃泥塘村現在最缺什麼?不是錢,而是人才,高端人才。沒有好的管理團隊,什麼都是空中樓閣,什麼都會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