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臨在溫府和溫老先生說的話並不是隨意的敷衍,第二天便派人把魏高奕請到了州衙。
魏高奕是漳州本地人,家境比賀臨好些,他自己也比賀臨大三歲,人品不錯,讀書上有天分,雖然現在還沒考中進士,但之後若好好積累,金榜題名的概率很大。
其實像魏高奕這個年紀的讀書人考不中是常有的事,反倒是賀臨這種年紀輕輕便上榜的才是特例。
她突然派人來請,魏高奕不知理由,有些緊張的坐在椅子上,等著賀臨出來。
賀臨原本在書房處理公務,聽衙役報說他到了,才放下毛筆起身出去。
“博信兄,好久未見啊。”
聽到熟悉的聲音,魏高奕連忙從椅子上起身同她見禮:“見過大人。”
賀臨擺擺手:“誒,叫我大人不就生分了?莫非我在博信你心中,是那種升官發財便忘卻同窗之情的人?如往常那般,叫我長贏便是。”
她態度親和,沒有一點架子,魏高奕心中不免感動:“是我的錯。”
“坐吧。”
兩人坐下飲茶,賀臨與他聊了些家常,問了一下麓興書院的情況,還從魏高奕這個本地人嘴裏了解了一下漳州,隨後才說到詩會之事。
“我昨日去拜見恩師,老先生與我說起詩會之事,你想請我,直接來州衙便是,不用顧慮太多。”
“長贏這意思,是要參加了?”魏高奕眼睛微亮。
“嗯,幾時開始?”
“九月二十的申時,在淮峰山腳的南戊亭,屆時書院裏許多同窗都會參加。”
“好,我會到的。”
****
雖然魏高奕和溫老都是漳州人,但實際上,麓興書院並不是建在漳州,而是建在福州一座山的山腳。
麓興書院的講師都極為優秀,很多都是官場之路不順遂的大儒,或者告老還鄉的名士,又有數百年的曆史沉澱,引得福建的學子們對麓興學院都十分向往。
但麓興書院並不是什麼人都招,要麼是在讀書上極為有天賦,要麼就是福建一些官宦世家子弟,賀臨便屬於第一種。
普通平民學子,是絕對無緣麓興學院的。
這不免讓賀臨想起現代的一些重點中學,不過不同的是,重點學校是公辦,經費支出由國家承擔,而麓興學院卻屬於私塾。
隻是麓興學院興辦的目的不是賺錢,反而是教育這兩個字最原始的闡釋:教書育人。
因此對家境一般但有天賦的學生,學費會便宜許多,而那些擠進來的官宦子弟,費用則十分高昂,以此維持整個學校運轉。
魏高奕所說的淮峰山離麓興書院不遠,幾十年前,大儒張鶴平曾路過時,在這山上留下一首著名詩作《詠淮峰》,淮峰山也因此出名。
後來修建的南戊亭,則成了廣大學子們經常舉辦詩會的地方。
這次的詩會發起人正是魏高奕,是個規模不大的詩會,大部分還都是麓興書院的學子,賀臨沒考上的同窗們。
因為離漳州有點距離,所以賀臨是坐馬車來的,駕馬的是湘昆,而她還把小桃帶了出來。
小桃平日裏在漳州官邸閑著,賀臨看她無聊的樣子,想著淮峰山的景色也不錯,所以帶上了她一起,算是讓她透透氣,反正也不是什麼大場麵,而且今天來的學子們,身邊大多也有小廝隨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