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宮。
因為是上元節,宮中要舉行大宴,天色剛黑,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員便都到了宮門口等待著宴會開始。
養心殿裏,掌印太監馮安正低眉順眼的服侍皇帝換上新製成的龍袍。
秉筆太監楊昌從外間進來,跪下行了個禮,將手中的東西高高舉過頭頂:“萬歲爺,這是福建錦衣衛千戶,發來的一些關於漳州賑災的消息。”
景曆帝瞥一眼,走過去拿起。
看完之後,他伸手往一旁桌上輕輕一丟,神色有些複雜,“這個賀臨倒是個忠心為民的。”
頂著太子和六皇子兩方的壓力,還能這麼全力以赴的去做這些事。
一個知州,滿福建跑去借糧,當真是臉麵也不要了。
沉吟片刻,景曆帝看向還跪著的楊昌:“大臣們都在宮外候著宴席開始吧?”
“是。”
“楊和謙呢?”
“楊閣老也到了。”
“傳他先來見朕。”
“奴婢遵命。”
楊昌彎著腰,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約莫二十分鍾之後,楊和謙坐著轎子到了養心殿外。
一般的大臣是沒有在宮中乘轎資格的,不管多遠都要用兩隻腳走,但楊和謙首輔做了那麼多年,深得景曆帝器重,景曆帝便賞了他乘轎的資格。
進去養心殿之前,楊和謙先整理了一下儀表,雖然不知道景曆帝喊他來是什麼事情,但沒有打算在等會的宮宴上說,而是提前召見,多半是一些當眾無法說的話。
這麼多年風風雨雨都過來了,楊和謙心態一直很穩得住,此刻也沒什麼忐忑。
進去養心殿,他撩起袍子跪下磕了個頭:“臣楊和謙叩見皇上。”
此時的景曆帝已經換好了新的龍袍,靠坐在榻上,“起來吧。”
“謝皇上。”
楊和謙站起,雙手交握於身前,低眉順目,微微彎著腰,十分恭順的模樣。
“尚衣局給朕做了身新的衣服,怎麼樣?”
楊和謙抬頭看了一眼,笑著誇讚:“尚衣局的繡娘是全天下最好的,皇上又乃真龍天子,自然是穿什麼都再好看不過。”
景曆帝笑起來:“尚衣局的繡娘用了三年才縫製而成,衣服是不錯,但朕還是喜歡以前那些繡娘,先皇在時,尚衣局有個張娘子,縫製的圖案栩栩如生,不過後來先皇放她出宮了,可惜啊……”
突然開始懷舊,自然不可能是沒來由的,楊和謙眸子轉了一圈。
張娘子出宮後不久便成了婚,隨後難產去世了,隻留下一個兒子。
“先皇對宮女以及女官們都十分仁厚,如今張娘子的兒子,也在為朝廷當差。”
“哦,當的什麼差啊?”
“正是福建陵定府知府,朱立群。”
“福建……”景曆帝甩了甩手裏的珠串,歎口氣:“漳州百姓這個年,過的怕是不容易啊……”
“皇上如天之仁,上元佳節還牽掛百姓,乃百姓之福,如今瑞王爺去了漳州賑災,想必漳州的災民的日子很快就能好起來。”
聽完他的話,景曆帝慢悠悠從榻上起身,背手朝他走了過來。
察覺到皇帝的靠近,楊和謙腰彎的弧度又低上幾分。
停在他麵前,景曆帝忽然沉默了。
楊和謙不知他要幹嘛,也隻能垂著頭沉默。
可半晌,景曆帝都沒有說話,整個殿內陷入沉寂。
楊和謙這才抬起頭,兩人的目光對上,景曆帝臉上沒有一點情緒,似是很平淡的問:“你真的覺得漳州災民的日子……能好起來?”
楊和謙心猛地一跳,連忙跪下:“臣身為內閣首輔,自然希望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
景曆帝背著手,又晃晃悠悠的走開了,“前年三月,雲南土司叛亂,八月,浙江又出了暴民,斬了淳嶺、崇寧兩個知縣,如今丁立生這個閩浙總督領著抗倭的事,若這回再出什麼亂子,各個衛所的兵,來不及收拾倭寇,就得去鎮壓民亂。”m.X520xs.Com
朱立群、李鴻仁在福建漳州搞了哪些事,景曆帝已經通過錦衣衛的呈報,知道的一清二楚。
這個關鍵節點,東南不可亂。
楊和謙何等聰明人,怎麼不知道這是皇上在敲打自己,讓太子黨收斂些。
他跪在地上,頷首:“是,微臣明白。”
景曆帝知道他是聰明人,自己不需要費口舌說太多:“下去吧。”
“臣告退。”
*****
福建,漳州。
爆竹連響,燈火如龍。
上元節夜晚的街道十分熱鬧,周圍各處都有花燈,照的整個街市猶如白晝。
難得的節日,賀臨和母親一起,帶著湘昆小桃出了門,還給家裏其他的下人放了假,讓他們隨意出去玩,不用守在家裏,反正州衙到處都是衙役,也不怕遭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