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禦前召見(1 / 2)

在眾人的簇擁下,景曆帝走向禦座。

他握拳咳嗽了兩聲,等到平緩下來,才看著太監微微點頭。

隨後三聲鞭響,意味著早朝正式開始。

這之後,文武百官齊頭並入禦道,開始有序的進入殿內。

正式進入大殿,又是下跪,行一拜三叩之禮。

鴻臚寺官員先出列,對皇帝奏報入京謝恩、離京請辭的官員人數。

這些人都是提前一天跟鴻臚寺報備過的,如果皇帝要召見,那就會讓他們入殿,不召見的話,他們就會在午門外,行五拜三叩之禮再離去。

接下來如果有邊關奏事,則最先呈報,如果沒有,便會直接進入早朝奏事環節,有事上奏的官員自行出列,到禦前跪下,奏事完畢後再回到隊列。.伍2⓪.С○м҈

景曆帝因為身體原因,每五天上早朝一次,所以各部積壓的事情不少,上朝的時間也會額外久些。

因為有禦史監察,所以賀臨即便站在人群靠後的位置,也絲毫不敢放鬆。

又因為起的太早,胃裏空空,站久了之後,兩眼都要發暈了。

她不由慶幸,還好景曆帝隻是五天上一次早朝。

難怪古代官員明明吃好喝好,卻依舊短命。

每天都這麼搞,能長壽才有鬼。

此時,戶部左侍郎,賀臨的直屬上司魏允良站了出來,上奏東南叛亂的後續收尾工作。

這次的東南叛亂收尾,軍費開支是其一,後續的重建支出是其二。

軍費開支的大頭是朝廷出的,而重建的支出,中央並不負責,由地方藩庫出錢。

這裏就不由要說到大慶的財政製度了。

戶部主管錢糧,是朝廷的財政部。

可主管,並不意味著收上來的錢糧,全都要運到戶部的太平倉。

大慶貨幣體係不發達,交稅大多都是直接交糧,而受限於生產力水平跟交通運輸水平,真要把這些糧全運到京城,光是路上的人力財力損耗就會不計其數,得不償失。

所以各地所征收的稅糧,大多都是就地存儲,一般放在省級的糧倉裏。

前朝為了防止地方官員貪汙,實行的是統收統支製度,也就是這些省級的糧倉,全部由中央進行管理,比方說地方遭災,沒有中央的批複,皇帝下令,地方官別想開倉放糧。

可有時候時間不等人,這奏疏一來一回一個月,等中央準許,黃花菜都要涼了。

不止如此,平常的財政支出也會十分困難,畢竟很多方麵,中央是不能理解的,你要花錢,但中央可能覺得這筆錢不值得花。

所以地方官員幹脆另辟蹊徑,繞開中央收稅,建起額外的地方小金庫,這樣就能以防不時之需,給自己留條退路。

可這退路走著走著,越走越大膽。

日子一長,中央稅收在地方形同虛設,各地都開始避開中央亂收稅。

所以說,原本是為了防止貪汙,統收統支的財政製度,反而造成了更厲害的貪汙,甚至降低了中央對地方的掌控能力。

大慶朝與前朝相反,中央財政權力充分下放地方,地方收糧地方管。

可地方跟地方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並不相同,江南富裕西北窮,陝西山西再遭個災,那更是窮上加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