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謙作為內閣首輔,朝廷文武百官,他都有所了解。
秦淵寫上去的這些名字裏,絕大部分人,都屬於先前沒有在黨爭中站隊的人,也就是無黨無派之人,民間所謂的清流。
這些人用自然是可用的,可用人的關鍵,不僅是讓他們在該待的位置上發揮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們發揮作用的同時,能不能替你搖旗呐喊,為你站邊。
秦淵現在又不是皇帝,選這些人上去是替朝廷著想了,可卻沒有替自己著想。
如果以後拿不到皇位,所謂的替朝廷著想,最後不還是給他人做了嫁衣嗎?
他們選上去的這些人,別的不說,起碼關鍵時刻,隻要自己一聲令下,還是會替秦淵出力的,不是嗎?
秦淵也明白他的言外之意,“楊閣老,本王跟六弟不同,跟二哥也不同,你明白嗎?”
秦淵很清楚,如果自己按照楊和謙的意思去做,那跟之前一心黨爭,從而養出這麼多誤國誤民的蠹蟲的太子有什麼區別呢?
更何況楊和謙選上來的這些人是楊和謙的人,而不是他的人,聽從的是楊和謙之命。
秦淵現在是想培養自己的力量,不是幫楊和謙培養力量。
雖然楊和謙要投靠他,那楊和謙的黨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他的黨羽,可楊和謙的力量若太強,總有一天自己會被他反過來操控。
朝廷無非幾座宮殿,幾座衙門,飯還是要分鍋吃的。
他跟楊和謙隻是在一個地方吃飯,但永遠不可能在一個鍋裏吃飯。
楊和謙搖頭歎了口氣:“王爺,雖然如今太子殿下倒了,您如今也是聖眷正濃,可端王爺他們在朝廷裏根植多年,絕對不容小覷,我是真心為您著想。”
楊和謙見秦淵這樣,還以為他是沒有看出自己的意思,亦或者不打算接受自己投靠,為了確保弄錯,楊和謙還是明著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意思。
秦淵先安撫了他:“閣老,你對我的心我都清楚,我也很高興你及時的棄暗投明。”話鋒一轉,開始闡明立場:“可本王與他們最大的不同,便是本王心裏還記掛著百姓,不管朝廷的未來是由誰做主。”
楊和謙也看出來了,秦淵比太子有想法的多,不是那麼好掌控的人。
自己選的主子,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楊和謙隻得妥協:“好,那就依王爺的意思,這份名單我會拿去內閣與幾位同僚再議議。”
*****
秦淵離開之後,沒多久,賀臨也從書房出來了。
原本想去溫雲熙那,不過半路上,賀臨被柳笙笙的貼身婢女攔下了,說柳笙笙想見她。
賀臨轉而去了柳笙笙院子裏。
她到的時候,柳笙笙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坐在院裏的樹下,心事重重的模樣。
賀臨走過去:“在想什麼,怎麼這樣一副表情?”
“太子倒下了,楊和謙卻沒有倒下。”
“是啊,他背叛了太子。”
“可之後呢?”
賀臨不明白:“什麼意思?”
“之後呢,他會怎樣?他會選擇誰,他又會投靠誰?”
賀臨默了一陣。
柳笙笙自己接了話:“他選了瑞王爺,而瑞王爺也打算接納他,是嗎?”
自打太子死之後,柳笙笙就一直在關注朝廷裏的動向。
她期待著楊和謙也跟著倒下,可沒有。
而根據最新的消息,她已經看出楊和謙打算選誰了。
賀臨背著手走到一旁,仰頭望著這棵桂花樹:“謀一時者難以謀萬世,謀一隅者難以謀全局,這也是權宜之計。”
“權宜之計……嗬,我聽過不少人用這四個字騙自己。”
“不是騙自己,更不是騙你。”
柳笙笙站了起來,臉上壓抑著怒氣:“你明知道我願意跟你走到現在,為你做那麼多事情為的是什麼,朝廷最後當家作主的人是誰我不在乎,你選擇誰,你輔佐誰,我也不在乎。可我的滅族之仇我不會忘,更不會跟仇人站在一邊!”
“所以說這隻是權宜之計!隻要大計能成,之後多的是時間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