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的第二天,秦淵頒布了聖旨,宣布設立會考府,設從三品府正一人,總領會考府,其餘官職若幹,直隸天子,其中,府正由賀臨擔任。
與此同時,他還宣布要追繳此次虧空,由會考府負責核查各部賬目,京城各部院必須配合會考府查賬。
這道聖旨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許多人雖然震驚於賀臨的突然上位,但這倒不是他們最在乎的事情。
關鍵是這次查賬,不僅查各個地方的虧空,而且中央各部院的虧空會考府也要查。
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能逃得過。
這些官員當然不幹,尤其是楊和謙手底下許多人紛紛找到了楊和謙,想把這件事問個清楚,看是不是內閣給出的建議。
楊和謙也很頭疼:“皇上在此之前,並未召集內閣商議過此事。”
“閣老,國庫虧空不是一兩年了,有些虧空還是已經致仕的官員留下的,這麼多的虧空,查出來全讓我們補,天底下哪有這種道理啊……”
虧空到底是以前的官員留下的,還是他們自己挪用或者貪汙的,楊和謙心裏都門清,但沒有拆穿他:“此次皇上並未與內閣商議便如此行事,恐怕是有人從中挑撥。”
“肯定是那個賀臨!”有人拍桌而起,“聽聞昨日皇上隻召了他一人進宮,如今聖旨出來,他一五品官員,居然一步登天,成了從三品的府正!除了他不會有別人!”
另一人站起:“這個賀臨之前便是端王爺的人,如今肯定是為了向皇上表忠心,才同皇上諫言,做出這種事情來。”
楊和謙捋了捋胡須:“這件事,要麼就不能讓皇上開這個口子,要麼就得讓賀臨該查的查,該放的就放一放。”
楊文斌坐在一旁:“爹,有沒有可能皇上此舉是衝著端王黨去的呢?”
如果查出端王黨的虧空,責令其補齊虧空,端王黨若是不補,亦或者補不上,皇上豈不是可以借機發難了?
畢竟查賬不可能隻專門針對端王黨去查,那樣麵子上過不去,其餘人可能會放一放。
楊和謙垂了垂眸子:“是衝著所有人來,還是隻衝著端王,試探一下賀臨便知。”
楊文斌站起來:“我即刻命人備好厚禮,登門拜訪賀臨。”
楊和謙點了點頭:“不過皇上那邊也不能放鬆,明日上朝,大家都得就此事同皇上上疏,嚴明利弊才行。”
其餘人紛紛點頭。
*****
端王府。
自打秦淵登基之後,端王黨的許多人都轉投了秦淵懷抱,忙著對秦淵表忠心。
端王府便冷清了很多,再也不複往日的熱鬧。
府裏的人也清楚,端王奪嫡之爭失敗,此後能活多久都是個未知數,紛紛在為自己以後謀出路。
隻有一些同端王利益綁定極深的人還陪在端王身邊。
當今的內閣次輔,吏部尚書呂興文便是如此。
作為端王的舅舅,端王黨的核心人物,即便他投靠秦淵,秦淵也不會接納。
知道宮裏的聖旨之後,呂興文來了一趟端王府。
端王知道聖旨,憂心忡忡:“恐怕這聖旨是衝著我們來的。”
呂興文點頭:“所以此次,我們絕不能讓他們抓住把柄。”
端王看向他:“你管著吏部,吏部虧空了多少?”
呂興文低下頭去:“沒有算過,幾十萬兩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