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賀臨的規劃中,所有的變革措施推行,主要目的有三個。
一、確保國家財政穩定。
二、加強中央治理能力。
三、緩和社會底層壓力。
追繳虧空跟火耗歸公,都是為了保證第一點。
而在賀臨的計劃中,有幾個措施是要將改革推進深水區,得罪不少權貴階層的。
所以這幾個措施她知道不能心急,先整頓好吏治,保證好財政,將朝局鞏固了,選出更多能臣,再深入改革會更好。
追繳虧空跟火耗歸公順利推行,賀臨決定將另外兩件事提上日程。
為此,她寫了一封長奏疏,擇日親自呈交給了秦淵。
乾清宮裏,秦淵坐在龍椅上,仔細的看完了她這封長奏疏。
“考成法?”
賀臨點了點頭:“這世上沒有完美的製度,因為再完美的製度,都需要人去做事,如今京官每六年考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考察一次,本意是好的,但如今吏治腐敗,法令不行,這些早已流於形式化。
整頓吏治,一要注重考核,提高效率,二要注重相互監督,通過“月考、歲籍”的方法對各級官吏進行定期考察,並且對其所辦各事規定期限,如果不妥,則施以懲戒。
這樣立限考事、以事責人,便能防止懶政盛行。
而且考成法以內閣控製六科,六科監督六部,六部督察地方藩、臬、司、道。這樣一來,便能用品級低的官員監督高官,甚至彈劾高官
隻有考評與糾偏相結合,才能實現真正的優勝劣汰,而不是讓官員們拿著俸祿,渾渾噩噩度日。”
每一個王朝都往往在走入巔峰階段後,都會由盛而衰,無法長期保持這種盛世。
其中原因很多,其中一點,便是當社會承平日久後總是會出現隻重形式不重實效的浮誇風氣。
於是官場中欺上瞞下,偽報虛報的現象滋生蔓延,政令往往成為一紙空文,龐大的行政機器也無法發揮其該有的效率。
秦淵點點頭:“你這考成法的確十分不錯,但既以內閣控製六科,則內閣之人恐需成心辦事才行啊。可如今內閣首輔是楊和謙……”
內閣控製六科,六科監督六部,六部督察地方。
如果內閣做不好,更別提下麵了。
所以內閣的人起碼不能懶政。
但現在楊和謙是內閣首輔,其領導內閣多年,內閣的風氣並不算好。
這點賀臨也有想過,不過她還沒說話,秦淵已經啪的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孟辛!”
“奴婢在。”
“傳朕旨意,著會考府府正賀臨即日入閣,任文華殿大學士。”
既然怕內閣不誠心誠意辦事,那他就把能辦事的抬進內閣!
賀臨愣了一下,孟辛也愣住了。
進入內閣,意味著位及人臣,是當今世上無數學子官員的畢生所求。
而如今,賀臨做到了,而且是在二十六歲的年紀。
這直接打破了大慶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內閣大學士紀錄!
賀臨立即跪下磕了三個頭,強行擠出幾滴淚,以示感動:“臣謝皇上隆恩!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肝腦塗地,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