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先是去書鋪買了一整套往年的試題,都是蘇清堯當主考官期間出的。
考生提前研究主考官的喜好,素來是慣例,書鋪為了掙錢,自然也會大量印刷售賣。
回到縣館後,杜若便把扁豆豆打發走了。
然後進了江湛跟江夫子住的那間房,攤開試題卷,仔細研讀起來。
第一題是這樣的。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噗,杜若笑了,她就知道逃不了雞兔同籠。
這種題型倒是不難,解個方程就完了。
再往下看。
“巍巍古寺在山中,不知寺內幾多僧。三百六十四隻碗,恰合用盡不差爭。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嚐一碗羹。請問先生能算者,寺內幾多僧?”
意思也就是,3個和尚合吃一碗飯,4個和尚合分一碗湯,一共用了364隻碗。求問寺裏有多少個和尚。
這道題比上麵難點兒,但也還行。
接著往下看。
“波平如鏡一湖麵,3尺高處出紅蓮。亭亭多姿湖中立,突逢狂風吹一邊。離開原地6尺遠,花貼湖麵像睡蓮,求湖水在此深若幹尺?”
幾何題,不錯哦,更難了。
需要結合方程跟勾股定理一起整。
等把一溜兒試題都看完,杜若心裏也大致有了個譜兒,比她想象中難度要大一點,看來那位蘇知府在算學方麵確實有兩把刷子。
不過杜若前世怎麼說也是學霸一枚,這種初中水平的數學題,對她來說還真不算什麼。
“二弟,這些題你都會麼?”杜若問。
“大部分是會的,不過……”江湛頓了頓,“即使都會了用處也不大,據說蘇大人癡迷算學,而且性情古怪,每年都有一兩道題出人意表,難倒了很多人。”
這樣啊。
杜若摸了摸下巴,心中微動。
她把那些題型從前到後又認真捋了一遍,很快便得出了結論,“其實知識點翻來覆去就那幾個,隻是換了一種說法而已。萬變不離其宗,咱們隻要洞悉出題者的意圖,便能輕鬆解題了。”
江湛哦了聲,似懂非懂。
杜若讓他準備好紙筆,“這樣吧,這幾天我先把知識點都教給你,你好好地記清楚,到時候不管題怎麼變,都不用怕。”
江湛眼睛亮了亮,剛想問她怎麼會懂得這些,話到嘴邊又停住了。
有些事沒必要問得那麼清楚,反正大嫂怎麼都不會害他就是了。
杜若又轉向江夫子,“三叔,你也一塊兒聽聽。”
江夫子看著她,眼神複雜。
廚藝好,懂醫,會賺錢這些也就罷了,畢竟有的人就是天生聰慧,可如今竟連那麼難的算學試題都能無師自通了?
這實在……有點詭異。
內心翻著驚濤駭浪,麵上倒是絲毫不顯,隻點點頭,言簡意賅。
“好。”
......
時間一晃而過,眨眼就到了府試那天。
還不到卯時,顏夫子就把所有考生都喊了起來,縣館收費是貴,服務倒確實不錯,也十分有經驗,早早地備好了可口的吃食。
飯後,考生們開始自查。
府試跟縣試的流程基本上差不多,不過隻用考三場,頭兩場是一場考一天,早上進晚上出,不過夜。
最後一場是連考兩日,得在裏麵呆一晚。
而且規矩也比縣試更嚴格些,除了考引——也就是準考證,其它任何東西都不許帶。
杜若跟個管家婆一樣,先確認叔侄倆都揣好了各自的考引,然後遞給了他們一人一塊藍色小餅幹。
“這個叫‘餓了麼’,別看個頭小,能量可大了呢,一塊能頂十二個時辰,這樣你們中午就不用另外買飯了。”
考場上的飯菜貴且不說,吃得也不好,估計不是肥肉蘿卜湯,就是白菜煮豆腐。
最主要衛生沒有保障。
萬一吃壞了肚子,那可就糟糕了,總不能拉褲襠裏吧?肯定是要跑廁所的,這樣便會被主考官在卷麵上敲一個屎戳子。
有了這個屎戳子,你還想考試通過?
別做夢了,趕緊收拾收拾卷鋪蓋回家吧。
兩人接過餅幹,江湛毫不猶豫地一口吃光。
江夫子拿在手心裏,看著那慎人的藍色,又看了看旁邊一臉淡定的侄子,唇角微不可見地抽了抽,到底還是塞進了嘴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