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論第一篇,出題選自《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要求以此為題展開論述。
而段秀破題的第一句是——“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此為仁政;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意思也就是,把天下人的快樂當作快樂,把天下人的憂愁當作憂愁,這樣的仁政要是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不存在的。
有點兒意思。
公孫昂忍不住讚了一個,“好!”
蘇清堯也點了點頭,“還行。”
破題很關鍵,若是方向都跑偏了,那後麵寫得再好,也都是枉然。
接著往下看。
不得不說,段秀確實有兩把刷子,辭藻華麗,用詞講究,條理清晰,從仁政講到仁君,最後升華主題,將當今聖上狠狠誇了一頓。
而且誇得恰到好處,半點看不出諂媚。
似乎完全出自真心。
蘇清堯嘖嘖兩聲,“此子若是有朝一日為官,必定青雲直上。”
太會拍馬屁了。
將兩篇文章都看完後,兩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公孫昂誇道:“不愧是段老大人的孫子,文筆著實優秀,這樣的錦繡文章,確有案首之相。”
“這樣一來,大人也就不用為難了,點段秀為府案首,應該不會有爭議。”
蘇清堯沉吟片刻,然後說,“還是再看看吧,說不定更好的在後頭呢?”
不是他不想點段秀為府案首。
段秀的試卷除了卷麵上有個小小的汙點,其它可謂無可挑剔。
然而他並不怎麼喜歡。
怎麼說呢,雖然他自己也是個官場老油條,但他本質上還是喜歡真誠的人,而段秀的字裏行間,充斥著虛偽,老練和媚上的氣息。
他有些許許膈應。
當然了,這隻是他個人的喜好,跟文章本身的好壞無關,他也不會因此對段秀有偏見。
就像老公孫所說,段秀得府案首,對自己是最有利的。
按照考場不成文的規矩,前十個交卷的考生,主考官都會親自考校一番,以此來核定名次。
蘇清堯示意差役把段秀喊到近前。
段秀長得不錯,典型段家人的嘴臉,舉止文雅,風度翩翩。
他在監考桌前站定,朝蘇清堯深深鞠了一躬,態度謙遜,“學生段秀,見過大人。”
蘇清堯微微點頭,嗯了聲。
“你的文章我看了,寫得很好,回去準備下一場考試吧。”
聞言,段秀愣了一下。
就這樣?
不是應該出題考校一下自己麼?
這……也太敷衍了。
不過轉念一想,倒也不奇怪,有自家祖父的麵子在,段家也早已經跟蘇清堯打過了招呼,再加上自己作的那兩篇文章,府案首鐵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既然是板上釘釘的事,那還有什麼好考校的呢?
段秀的心頓時安定了下來。
“多謝大人,學生告退。”
立馬有差役領著他往外走,走了幾步,段秀忽然想到了什麼,回頭朝江湛那邊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