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真的,您也可以找人再去看看。”
陳略說著還給譚植的媽媽介紹了一下胡永興三個人。
“胡主任是燕京中醫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36歲的副主任醫師,京城來的專家。”
聽著陳略的介紹,不知道為什麼,胡永興很是臉燒。
燕京中醫大的博士研究生,36歲的副主任醫師,聽著是很牛逼,可上午卻讓陳略這位大一新生糾正了錯誤。
“兒子,對不起。”
譚植的媽媽又看了一眼卷子上的分數,回過頭看向譚植,眼眶已經紅了。
一位單親媽媽,把孩子帶大有多麼不容易,其中的辛酸和委屈,又有多少人能懂。
其實譚植的媽媽一直都對兒子給予厚望,隻是兒子一次又一次讓她失望,她都有點不敢信了。
譚植依舊咬著牙,不吭聲,不過臉上克製的笑容邊上所有人都能看的明白。
終於,譚植上前抱住了母親,滿腔的委屈好像都在這一次擁抱中消失殆盡。
等母子兩個人平靜了下來,陳略照顧譚植坐好,胡永興給譚植診脈。
“心病還需心藥醫,現在心中釋懷,這個病其實已經好了一大半了,我開個方子,回去吃上三劑。”
胡永興診過脈,一邊開方,一邊又對譚植的媽媽說道:“當父母的還是要多和孩子溝通,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或者有心事,也要盡可能的去理解。”
譚植從小曠課,不好好讀書,其中未嚐也沒有譚植媽媽的原因或者家庭的因素。
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學校往往比較受歧視,可能一次兩次,譚媽媽最初還是相信兒子的,可次數多了,漸漸的從相信變成了失望。
有時候同學和老師給一個孩子的標簽是很可怕的,或許譚植逃課也未嚐沒有躲避的意思。
不過好在譚植天賦確實不錯,即便如此,這些年也沒有被人落下,順利的考上了高中,在高三的模擬考試中還能迅速進步。
可能他一方麵想要逃避,一方麵又想出人頭地,成為母親的驕傲。
也可能譚植每一次努力,得不到信任,都會有一段時間的自暴自棄,然後再次振作,再次被質疑。
“還有你,男孩子了,有什麼承受不住的?”
胡永興也對譚植說道:“一次別人質疑,兩次,三次呢,不段的證明自己,總會洗清質疑,難道你最初被誤解,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信任中產生的?”
“嗯。”
譚植點了點頭。
可能是得到了母親的認可,之前的誤解被解開,這會兒譚植顯得也輕鬆了很多,就像是壓在身上的一塊巨石突然被拿開了。
“行了,回去按方吃藥,三劑吃完就不用再吃了。”
胡永興把方子遞給譚植:“高三了,學習為重,考一個好大學,就是對所有質疑最大的反擊。”
“嗯。”
譚植再次點了點頭,然後看向陳略,突然向陳略深深的一個彎腰:“陳略,謝謝你。”
送走譚植母子,胡永興是真的對陳略刮目相看。
隻是吃個飯,陳略就能看出譚植的病情,而且能明白其中的前因後果,還能提出針對性的意見。
這樣的情況看上去不複雜,可放在陳略這樣的大一新生身上,卻讓人不得不欽佩。
胡永興沒想到這一次來中平,竟然能遇到陳略這麼有意思一個年輕人。
還不到二十歲。
胡永興回憶了一下,自己在陳略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