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透明的心思(3 / 3)

趙昰挑起了頭,本想讓楊氏收尾的,奈何看她猶猶豫豫不想得罪這兩個大佬的樣子,不得不說話。

“國事頹唐至此,我等惶惶如喪家之犬,何談威儀?”趙昰感歎一句,又道:“諸卿忠義絕倫,才學無雙,小王請教,吾即日登基,是否利於禦敵?若是,即刻繼位,若否,延後再議不遲。

至於禮製,當初太祖受軍民擁戴而黃袍加身,何言禮製?吾亦想威加四海內外鹹服,然國事如此,當因陋就簡。”

趙昰起身,拜下,道:“諸卿皆國之肱骨,大小內外事無不相托,請摒私情,以公事為念,商議此事。”

“臣惶恐。”陳宜中等人慌忙回拜。

楊氏下定決心,對著群臣拜道:“小兒無狀,然所言甚是在理,請諸位相公主持大局。”

趙昰已經把話說到這個地步,楊氏必須表態,哪怕可能惹得大臣們不喜。

眾人自然隻能應下,開始商議此事。

即便說登基,也不是說對外發個布告就行的,最起碼年號、印璽、中樞名單這三樣要弄出來,不然就真的是草台班子了。

趙昰對此不怎麼感興趣,便悄悄告訴楊氏:“娘娘,孩兒餓了……”

咕咕咕……正好肚皮裏傳出一陣響聲,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

楊氏閃過一絲尷尬,歉意道:“小兒無狀,諸位見笑。”

陳宜中說道:“此間事,臣等商議,貴妃自帶大王休息。”

“有勞諸位相公。”母子倆異口同聲,起身離開。

目送趙昰走出殿外,陳宜中忽然說道:“原以為大王年幼無知,必以太後聽政,如今見其聰慧有決斷,或許可免。”

“此言差矣!”楊亮節立刻反駁:“大王睿智神授,然年幼,見識淺薄,如無太後聽政,恐有失當。

如今當擇名師教導,潛心於學,待其稍長,親政不遲。”

新一輪爭吵開始了。

趙昰不知道也不關心諸位相公與國舅爺的爭鬥,隨著楊氏回到別院,立刻狼吞虎咽。

隻是楊氏盯著他欲言又止的模樣,實在是讓趙昰吃不痛快,便放下筷子問道:“娘娘有話但說,孩兒必如實回答。”

楊氏問道:“誰教的大哥直進帝位的?”

趙昰想了想,反問道:“娘娘以為,以諸相公之能,可能恢複江山?”

楊氏沉默。

別看諸多大臣生死相隨,但要說指望他們恢複江山……有這個本事如何能夠淪落至此呢?

“孩兒以為,目下我等當立一根基之地,遍觀天下,唯福建與兩廣而已。

然以蒙元之強,必傾力來攻,能否堅守尚未可知,遑論發展。

是以孩兒認為,可遷民往流求島,以為獲取錢糧之所在……”

趙昰大概說了流求島的情況後,又道:“即便最終退守海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不行再熬個十年,那時蒙元的雄主良臣勇將皆死,而我正年輕力壯,豈有不勝之理?退一萬步講,也能保我趙氏香火不絕。”

為了獲得老娘的絕對支持,趙昰把自己的打算詳細說了。

“諸位相公無此見識,須得孩兒做了皇帝主持此事,時不我待,當盡早。”

楊氏說道:“如此見識者,可為帝師,大哥當請來相見,為娘自當拜請!”

“自出臨安,孩兒何曾離了娘娘左右?非是有人指點,此乃孩兒自己所想。”

楊氏將信將疑,卻不知道如何反駁。

跑路之前,趙昰和她住在一起,見過什麼人都知道,跑路時更是不離左右,確實沒人接近。

“孩兒認為諸位相公必然還有爭執,不知浪費幾多時日,須得主動出擊,此事非國舅不可。”趙昰看外麵已經黑透,便道:“請娘娘明早召國舅相見,孩兒有事托付。”

為了不在登基稱帝上耽誤太多時間,趙昰決定主動出擊,哪怕不那麼要臉。

。您提供大神江湖無水的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