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高地塔不能丟(1 / 2)

二十日清晨,江萬載領著文武來到趙昰居住地別院,趙昰得到彙報,立刻出門迎接。

“臣拜見陛下。”江萬載恭敬地拜下行禮。

趙昰連忙走過去扶起江萬載,說道:“太師無需行禮,稱官家便是。”

“謝陛下。”江萬載起來,又道:“陛下年幼,若臣不以身作則,恐他人皆輕視陛下,如此則威嚴不存,朝綱不振,難以禦下。”

趙昰沉默片刻,說道:“太師公忠體國,若朕不能振奮,何以報之?”

按道理講,太師本就不需要行禮,而江萬載七十有一更是無需多禮,別人說不得什麼,但是他考慮到皇帝年紀小,怕別人輕視,因此保持著最大程度恭敬,確實是操碎了心。

而這,也是趙昰自己疏忽了的地方。

他有著成熟的靈魂,但是八歲的身體難免讓人小覷。

禁軍開道,眾臣相隨,很快到了外麵。

江麵上,桅杆林立,船帆如雲,更有許多小船來往不休。

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場景,趙昰還是忍不住感慨宋朝海運水運之發達,也難怪趙構和趙昰這倆能夠下海跑跑跑,而宋元最終一戰也是在海上。

在江萬載貼身護持下登船過江,尚未登岸,就看到陸地上無數房屋與人頭,甚至連河堤上都是連綿的房屋。

這要是一場大火過來,損失必然慘重無比,但是趙昰眼裏沒有火災隱患,隻有戰爭潛力。

人口多,就有足夠的士兵,就有持續作戰的能力。

登岸後,無數軍民納頭便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趙昰下意識地吐出兩個字,疏忽閉嘴,看向江萬載。

“平身即可。”江萬載提點。

趙昰秒變提線木偶,任憑江萬載提點,讓說平身就說,讓給老人發東西就發,全無半點自作主張。

在沿途無數“萬歲”聲中,趙昰登上了溫州城樓,隨即宣讀繼位詔書。

這個流程就是告訴所有人,大家有皇帝了,要團結在一起,跟蒙元幹到底。

效果不能說沒有,隻能說就那麼回事。

城中軍民又不知道趙昰有什麼本事,自然不會寄希望於一個八歲孩子能夠逆天改命,說到底,目前的皇位上是趙四還是趙五甚至是個傻子,其實真的無所謂。

大家需要的是一個寄托希望的對象,而皇帝是這個希望的具現物。

到了中午,流程走完,本該回去江心寺繼續苟著的,趙昰突然提議:“目下賊虜未至,溫州無恙,且在城內議事,諸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還是江心寺安全。”陳宜中立刻說道。

不想冒一點風險,屬實是怕死。

趙昰說道:“朕非少不經事,然不能體察民情,定策必然有失,且駐城內可鼓舞軍民。”

陸秀夫說道:“陛下所言甚是,白天可在城內,夜間回轉江心寺。”

“臣附議。”江萬載說道。

趙昰沒給陳宜中說話的機會,道:“既如此,擺駕州衙。”

看到禦駕沒出城而往州衙去,闔城軍民驚訝過後,立刻議論紛紛。

各有看法不同,但是官家有膽氣是確定的。

皇帝待在江心寺準備隨時跑路,軍民自然擔心自己會被拋棄,幹什麼都要先去看看皇帝跑了沒有,自然難以安心。

而趙昰停留城內,大家寬心大半,連草根都能多挖半斤。

此時的宋庭真的一匹馬都沒有,因此趙昰乘坐的是牛車,真的是不能更寒酸了。

如果不是有禁軍開道,文武相隨,打死兩側觀望的吃瓜群眾也不可能相信車子上坐著的是個皇帝。

軍民在打量皇帝,皇帝也在打量軍民。

普遍是衣衫襤褸,麵有饑色,前麵開路的禁軍兵器齊全,沒有甲胄,而路邊一些穿著軍裝的軍兵,連兵器都沒有。

十多萬人湧入溫州,帶來的不是商業繁華,而是史無前例的蕭條。

因為來的人都是逃難的,基本是身無分文,隻有索取沒有消費,連帶著本地人都開始缺衣少食。

趙昰沒本事變出糧食和就業崗位,隻能等大家商議,看看到底怎麼去搶一波。

嗯,就目前的局勢,隻能搶,要麼搶蒙元的,要麼就搶豪強大戶的。

可惜楊世昌辦事效率太低,還沒找到適合的對象。

當牛車經過一個巷口時,居高臨下的趙昰忽然看到巷子裏出現五個人,這夥人個個手持腰刀,而腰刀上還滴著血。

“停車!”趙昰一聲大喝,站起來細細看了過去。

那五個人顯然沒想到會被人直勾勾地看著,呆了片刻後立刻閃回了身後的屋子裏。

護在旁邊的江萬載扭頭看到這一幕,怒喝道:“江新,拿下賊人!”

“唯!”江新應下,點了十多個軍兵衝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