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央的蒲團上跪坐著一個人,背對著門口,清脆的木魚聲和誦經聲在空曠莊嚴的正殿中回蕩。
他卻並未開口。
顧爻垂了垂眸,牽著沉眷的手上前,先從香案上取了三炷香,認認真真拜過,他跪坐在另一個蒲團上,想要叩頭,卻被一隻枯瘦的手輕輕扶住。
“施主無所求,便不必求了。”
顧爻順勢起身,偏頭望著出聲的人。
一身百衲衣,洗得已經泛白,麵容枯瘦,目光卻是清明,不像是個香火鼎盛的寺廟方丈,更像是田間鋤地,精神矍鑠的老頭。
唇角含著笑,看起來極為和善,一雙眼睛像是能看盡世間萬事。
他伸出手,示意顧爻坐下,“施主有何想問的,便問吧。”
顧爻也不客氣,換了個姿勢盤腿坐在蒲團上,目光緊緊盯著眼前的老人,生怕錯過一絲表情,“淨塵師父與顧家有何淵源?”
方丈似是沒想到顧爻心中滿腹疑問,先問了這個問題。
他的目光轉向淨塵,小小的人拿著比自己還高的掃把,靜靜掃著院中的落葉。
像是萬事萬物都掀不起他半分情緒。
方丈收回視線,輕歎一口氣,放下腕間轉動的佛珠,“他欠顧家一條命。”
顧爻心中一緊。
方丈繼續道:“淨塵出生那年,恰逢蝗災,他的父母一路北上逃難,卻終究是無力撫養,在寒冬臘月,將他拋棄在京城街頭。”
顧爻垂了垂眸。
他無法評判這父母做法對不對,在那種境況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都是正常的。
他們雖然丟棄了淨塵,卻也是為他博得了一線生機。
扔在京城街頭,至少不用擔心會被人吃掉。
就算是死,也能有個全屍。
“而救了他的人,名喚顧濟舟,是當時的戶部侍郎。”
顧爻心的心被猛地一牽。
方丈言盡於此。
“這孩子是天生的佛子,可就算如此,若無人救,他也會死在那個寒冬臘月,當年我受陛下邀請,為蝗災中死去的難民祈福,碰到了顧侍郎,一眼便看出這孩子佛緣深厚,就將他帶了回來。”
說到這裏,方丈的眼神軟了軟,“我老衲不算是佛緣深厚之人,也參不透那最高深的佛法,若無淨塵,這辛元寺都不知該交到誰手上。”
顧爻沉默不語。
方丈又道:“但他終究是牽扯了俗世因果,那就是要還的,佛家講求因果循環,他欠了顧家一條命,自然也要還的。”
心中的疑問被解開,顧爻站起身,也不再多問,雙手合十,彎身行禮,“多謝方丈解惑。”
說完,作勢就要往外走。
方丈卻是一愣,“施主不需要解惑嗎?”
顧爻踏出門檻的腳步一頓,沒有回頭,“不必了,方丈也說,佛家講求因果循環,那一切便都是有因才有果。”
而他為什麼會成為顧爻?
為什麼第一次任務與沉眷錯過?
也都有答案了。
。您提供大神就墨的快穿,叮,火葬場到貨請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