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喜悅的氣息已經越來越近,天氣雖沒有轉暖,但已被清掃幹淨的道路上能看見不少裹著衣服的小孩玩耍。
李冬在現代是感受不到那麼濃鬱的過節氣息,而在古代,這種氣息已經越來越濃烈,家家戶戶都已經貼上了對聯。
李冬不會做漿糊,還是找隔壁李二伯幫忙才把對聯貼在門上的。
上輩子學校組織去博物館參觀的時候,李冬曾經有看過魚膠的製作,但是太過繁瑣,而且用來粘對聯也有些大材小用了。
“今年過年可以吃好多好吃的啦!”
坐在屋子裏麵都能聽見外麵小孩大聲的討論著今年家裏的年夜飯。
“其實也還好啊,之前想吃一次肉挺難的,但是自從李冬哥哥研究了燒烤,咱們已經吃到好多頓了。”
“對了,你說李冬哥哥會不會給咱們發壓歲錢?”
“想什麼呢,李冬哥哥又不是長輩,哪來的壓歲錢。”
上輩子李冬孤獨的活了二十多年,從未感受過這種佳節團圓的氣息。
本來想著年夜飯要在村子裏搞一個超大的燒烤現場,但是思來想去,春節的規矩多,就連吃什麼說頭也多,燒烤是有些上不了台麵的。
“李冬快點出來掛燈籠呀,我和小怡選了很久的。”
門外傳來了何其的聲音,走出門,兩個人人手拿著兩個大燈籠在找梯子。
這大紅燈籠看著喜慶極了,兩人費了好大力氣才把燈籠掛上。
隔壁的李二伯看到了,也過來湊個熱鬧。
“你們家也不缺啥,還經常幫扶我們,這是我親手編的燈籠,不及你們買的好。”
李二伯提起手上的小燈籠,木棍作為支架支撐起外麵紅色的布,裏麵的蠟燭還未點燃。
“啊,這真不好意思了,沒給您準備什麼東西。”
李冬還在梯子上掛燈籠,遠遠的看著李二伯,這才想起來,過節是要走家串巷的,馬上要過節,他什麼禮物都沒有給村民準備。
“沒事兒,沒事兒,就是圖個好兆頭,祝小冬在新的一年裏,賺更多的錢!”
“也祝二伯身體健康了。”
兩人相互打了招呼。
剛招呼完李二伯,馬大嬸帶著魯峰就送來了一筐雞蛋。
“不好意思呀妹子,這雞蛋上次被魯峰丟出去一個,本來可是湊了六六大吉的好數目,現在少了一個,我忙忘了,也來不及補上了,你可千萬不要介意。”
小怡接過禮物,馬大嬸湊到她身邊說了幾句話,她立刻滿臉通紅的拿著雞蛋走進了廚房。
和小怡說完悄悄話,馬大嬸又認真的看了李冬一番。
“你倆這都成婚半年了,不然去找個大夫看看吧,我看你這小夥子還挺好的呀。”
李冬一時間沒摸到頭腦,何其在旁邊哈哈大笑,一直到馬大嬸走了,李冬還處於不清楚狀況的狀態。
何其一臉壞笑的拍了拍李冬的肩膀。
“沒事,不丟人。”
“啊?”
後知後覺總好過不知不覺,又送走了一批鄉親,抓住一個空檔,李冬趕緊乘著牛車去縣城裏買些年貨。
這幾日的於縣熱鬧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