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醫生,我這就好了?(1 / 2)

湧泉、關元、太溪、合穀、複溜……

鍾誌榮有脾腎陽虛之證,兼寒濕襲表。

雖說諸證應當先解表,但鍾誌榮的情況有點特殊。

虛人感冒,表有寒濕,強發其汗,不僅傷陽,還會損陰。

因為汗中有津液,如果在這個時候發汗的話,寒固然可以祛除,但是濕卻祛不掉。

因為濕走的速度比較慢,甚至遠慢於人體中的津液。

發汗就等於把寒和津液一起發了出去,而這個時候,濕才剛剛開始動。

等到發汗結束,津液流失,體內的濕卻沒有祛除的話。

治療不僅不會起到效果,反而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

所以,想要對付鍾誌榮這個病,當需補陽固表。

陳慶所選的穴位,其中湧泉、關元和太溪穴,都是補陽的穴位。

而另外的幾個穴位則是固表止汗的穴位。

很多人在感冒的時候,都會通過吃藥加運動來緩解病情,又或者在被窩裏捂出汗等等。

如果隻是風寒感冒的話,這麼做確實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身體裏有濕的話,越是流汗,越是難辦。喵喵尒説

為什麼中醫經常勸大家不要過量運動?

因為排汗這個過程也會同樣把津液給排掉。

正統醫學認為,人百分之三十的血,百分之七十的水。

但事實上,那百分之七十不是水,是津液。

何謂津液?

除血液外的一切正常水液。

分布在人體皮膚和肌肉中的津液,可以起到滋潤作用,並且滲入血脈,能幫助人體排泄廢物。

分布在大腦、骨髓、髒腑等部位,則起到營養作用。

一旦津液不足,輕則眼幹、口幹,食欲不振,重則髒腑功能失調,引起多種病症出現。

所以,身體有濕的情況下,是絕對不能輕易發汗的。

“等會有什麼感受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我,明白嗎?”陳慶道。

“我曉得。”鍾誌榮點點頭。

話音落下,陳慶看到鍾誌榮的關元穴處已經開始泛起微微的粉紅色,隨即雙指捏針,做起了燒山火的手法。

不到三分鍾的時間,鍾誌榮就感覺自己小腹開始有點異樣的感覺。

有點熱,但不太明顯。

直到陳慶換了個地方紮針,小腹那裏的熱感就變得越來越強了。

一開始隻有一小撮位置,然後慢慢慢慢就變得足有手掌那麼大的範圍。

關鍵那個熱感仿佛像是在肚子上放了個熱水袋。

暖和,不燙!

鍾誌榮奇怪地看著自己肚子上的那根銀針。

邪門了,紮針竟然還能紮的發熱?

“醫生,我肚子有點熱,這什麼情況?”鍾誌榮問道。

“那就是代表有效果了。”陳慶隨後又問了問,“腳底板呢,感覺到熱了沒?”

鍾誌榮意識集中到腳底板上,不用太過仔細就能感知到一股熱流在腳掌中心湧動,“有,有感覺。”

“嗯,放鬆呼吸,別亂動。”陳慶道。

驅寒除了發汗以外,補陽也是一種手段。

前者與後者都是維持人身機體的平衡。

天地間共有六氣,分別是闕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濕土、少陽相火、陽明燥金以及太陽寒水。

這六氣變化異常,又或者超出一定限度侵入人體後,就會變成六淫,也就是風、火、濕、暑、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