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石頭之王(2 / 3)

“什麼!!!八十塊!!!我加一晚上班也就掙八十塊!你竟然買一條內褲就花八十塊!旁邊農貿市場十塊錢可以買四條,你竟然還說我不會過日子?哼,下輩子我不要再做男人!——”

這時電視裏正上演騷包劉什麼主演的什麼什麼連續劇,隻見二郎神攜孝天犬狂跑,忽聞;“呔!你這個畜生,竟然當眾裸奔!——看我......”以為在說自己,心下一慌,急忙伸手去抓件什麼什麼遮羞。不料動作太大,玉雕機前的和田黃皮籽玉飛起,就聽“哎呀!哪裏來的石頭,砸的我......”轟地一聲,我那花了二百五在旁邊農貿市場買的十四寸小彩屏頓時金星四濺......

數分鍾後,消防警笛聲四起,忽見哐鐺一聲,滿室淫光,嘩啦啦的口水從天而降,偶摟著老婆在自家泳池花樣裸泳。

“...!!!”

“媽的!屁大點火星,誰他媽的這麼多事打的119啊!——”

“我考!——”

唉!人窮偏逢屋漏雨,放屁都砸腳後跟。漏點雨也就算了,可這傾盆大雨天上來,怎麼竟是屋後河道裏的腥臭味!!!

嘿嘿......

言歸正傳。

話說再美麗的玉不經過加工它就是石頭,隻有好的玉雕師才能雕出好的玉器。一塊一流的玉料遇到一個不入流的玉雕師,雕琢出來的作品還不如原來的石頭值錢。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什麼樣的人才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他們的什麼?

經驗——就是人們所說的經曆和體驗,說白了就是曾經不斷地享受過失敗與痛苦的體驗。如果能讓我重新選擇,我寧願沒有任何經驗。就如一塊石頭,它就是石頭,不需要任何多餘的雕琢,即便是成為一塊鋪路的石子,它還是它,它就是一塊石頭。

中國有七千年的玉文化史。

玉就是石頭,美麗的石頭,堅硬的石頭,經加工後能發出悅耳聲音承載了千年文化的石頭。

玉有“五德”“九德”之說,中國自古就有“君子比德於玉”的傳統,所以“古之君子必配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在古時,人們佩玉,並不是簡單的裝飾,更不僅僅是表現外在的美,而是表現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養的程度,也就是表現德,同時還具有體現人的身份、感情、風度,以及語言交流的作用。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時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規範自己的道德,用鳴玉之聲限製人的行為動作。不誇張地說,古人就是從這個人身上所佩玉發出的聲音就可以判斷此人的德行。

時至今日,珠寶玉飾被視為幸運和社會地位的象征,並已逐步成為表現個人性格、裝飾、品位、風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從外表上令整體的衣飾打扮得更加明豔照人。

在所有做首飾的材料中,玉與人最親也最近,所謂人養玉,玉養人就是這個道理。

金錢是錢,鑽石是價,而玉,是生命。

可是,說了這麼多,就是說破了天它還是石頭。但此石頭卻經曆非凡,它們每一塊都是地殼特殊運動後產生的億年結晶。也就是說,每一塊這種石頭都有一億多歲。因為融入了中華文化,石頭就變成了玉。

為什麼叫玉?為什麼不叫珍珠瑪瑙夜光杯呢?說到這裏就得好好扯扯中華幾千年的曆史文化了。

據說,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國曆代王朝,這種隻有皇室才配擁有的石頭理所當然就是王的石頭了。

中國古人造字很直白,王的石頭自然就是“玉”了。

人類就是有一種將簡單的東西複雜化,複雜的東西簡單化的能力,特別是中國人。一塊石頭竟然能跟人品,相貌,醫學,美學,曆史甚至神鬼扯上關係,而且創造了一套博大精深充滿傳奇色彩的千年獨特中華玉文化。而這麼複雜的文化讓中國人用一個簡簡單單的字就全部概括了。

王之石頭,石頭之王叫“玉”。

為了“石頭之王”這個尊稱,有一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的老米對此不屑一笑,用鳥語對上海城隍廟一擺地攤的玉石小販譏笑說你們中國人就會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動不動就說自己幾千年文化四大發明是你們創造的歐洲的文明都源自你們你們是什麼偉大的文明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