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使命(2 / 2)

聽到趙賢才話越講越偏,馬上要引到民族區別上去了,一旁的吳垡馬上打斷他道:“嘖,趙書記,注意你的身份,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講!”

“不好意思,我下次注意。”被點醒的趙賢才這才想起現在是在州長麵前談工作困難,趕緊收口:“……情況大致就是這樣,我個人意見是不要現在搞大規模施工,容易引起阻工等矛盾,而且在關山這環境下,修路難度太大了,希望領導慎重考慮。”

吳垡此時也點了點頭:“剛剛賢才同誌的話也提醒我了,確實我們要考慮這些個客觀實際的困難。”

看到兩位市領導此時的態度,陳煒國的態度也波動起來,他再次靠上椅背,繼續閉目養神,考斯特在山路中顛簸穿行,時走時停,遇到會車時就得一番折騰,讓這趟回程之旅顯得也別有波折。

半響過後,陳煒國慢悠悠的睜開眼,把問題拋向了一旁的許晨光。

“小許啊,剛剛吳書記和趙書記提的問題都非常好,你是地方幹部,也了解情況,你說說你的看法。”

從趙賢才開始反對之時起,許晨光就焦急起來,這位“老對手”把困難點的很準,特別是一下點中了“影響民族穩定”這種死穴上,讓原本都快定下來的關山交通環境改善方案瀕臨推翻,如果這下不能緩解陳煒國的擔憂,那修路的事就等於是泡湯了。

關鍵就在自己接下來的話了。

想到這,許晨光深吸口氣道:“扶貧攻堅,關鍵還是產業扶貧,讓困難群眾有自發造血的能力。我記得我小時候起就知道一句老話——要想富先修路,這點道理老百姓也懂,我翻閱我們省乃至全國的扶貧史,沒有哪裏的貧困村脫貧致富不是從修路開始的,我也沒看到哪裏都貧困村是因為舉債修路而返貧的,我相信,扶貧修路這件事不隻是要算眼前的經濟賬,還要把當地帶來的經濟的發展和當地扶貧項目開發增加的收益算進去。畢竟村裏有錢的,回來辦企業了,搞荒地開發了,承包山林果田的,開養雞場、養豬場的,那這些項目可都是要花錢的要雇傭當地村民的啊,這樣是不是就帶來了就業?是不是就開始有了產業?以我們今年千辛萬苦引回的大觀集團為例,現在大觀產業園一立項,我們關山當地餐館什麼是不是一下就坐滿人了?當地的建材店鋪是不是熱鬧起來了?建材市場是不是突然就冒了出來?我們再看看當地那些建材老板,他們的小門麵是不是變大了?我就觀察到從今年年初到現在,現在每天鎮上公路過的大貨車是過去的好幾倍,鎮上也開始看到有老百姓的小汽車了,這是不是就是產業扶貧的效果?隻要有路了,我相信關山隻會更好,整個鄉村才會有發展。

所以,我一直認為扶貧工作給貧困人口錢,給吃的是最糟糕也是最沒辦法的辦法,最合理最好的扶貧就是搞好當地交通基建,搞活當地經濟,通過整體的經濟發展,提高居民文化素質,從而根本上改變貧窮,才能真正全麵脫貧。

而至於剛剛趙書記提到的那些困難,我認可,我也了解,但我也不怕,因為我們關山鎮扶貧幹部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有信心有把握去克服這些將會遇到的困難,我們天天說扶貧攻堅、扶貧攻堅,攻的不就是這個‘堅’?”

這番話許晨光是一口氣說完的,說之前他還擔心會不會得罪市領導,可說到後麵動情處,他腦海裏隻有一個念頭:管他呢,能把修路的機會拿到手再說。

所以當他說完時,整個人都像虛脫一般,不敢去看幾位領導的反應。

“好!”

出人意料的是陳煒國用一聲幹淨利落的好字給這次討論劃上句話,他眼神露出肯定的望向許晨光,當即就同意了許晨光的提議。

“剛剛我們關山鎮的基層同誌已經表態了,那我還是傾向於基層的意見,這路得修!項目得立,雖然會有困難,但同誌們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身份,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您提供大神烏衣的春風裏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