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五子歌(1 / 2)

第一百四十章五子歌

伏羲望著宓妃,語重心長地:“是啊,永遠都不能忘記,不管是作為人還是作為神,都要時刻牢記修身、修心、修口、修德。不能才能盡露,不能忘乎所以,否則,後果很嚴重。”

宓妃認真聆聽,不時點頭:“稟告父皇,妃兒一定做到隻看不說話。”

“嗯,這就對了,須知神仙也有神仙的規矩,不能隨心所欲插手下界事宜,以免造成人間一連串的因果報應。”

妃兒認真地說道:“父皇,妃兒記下了!”

歲月如梭,荏苒而過。

事情的發展正如後人詩歌中所述:

虞舜勵精圖治,流放了混沌、窮奇、檮杌、饕餮四凶族。修訂立法,帶領大臣祭祀天地四時,定期巡守四方,體察民意。口碑甚佳,功勳蓋世,民眾歸心。真的是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在位39年之後道南方巡守時逝於路上,葬於零陵(九嶷山)。

舜帝的妻子娥皇女英淚灑九嶷山,成就了點點斑竹。

夏禹治水有功,天下歸心,建立了夏朝。

大禹死後,兒子啟繼位。

啟死,其子夏康繼位。

伊洛河洛水宮中,洛神宓妃在打坐修煉,雙目微閉,雙手虛拈,五心朝上,雙腿交盤。

四名侍女在宮中輕輕穿梭,深怕驚擾宓妃,大家或打掃或整理各自小心翼翼忙著各自的事情。

宓妃雖然身在洛河宮中,但是對天下事情卻能夠了然於心。

這天,沉浸在修煉感悟之中的宓妃心中突然有所觸動,耳際隱隱聽到了沉重的男子的歌聲,宓妃不禁睜開雙眼,隨即站起身,如一抹白霞瞬間衝出洛水,飛臨黃河上空。

映入眼前的一幕使得洛神宓妃不禁心中震撼,略一思索,其中原委了然於心。原來是太康處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樂,喪失君德,眾民都懷著二心。竟致盤樂遊獵沒有節製,帶人到洛水的南麵打獵,百天還不回來。有窮國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禦太康不讓他回國。

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母親,在洛水灣等他。這時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敘述大禹的教導,做歌。

隻聽泰康的五個弟弟無奈的輪番歌曰:

其一:

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m.X520xs.Com

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

訓有隻=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牆。

有一於此,未或不仁。

其三: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今失厥道,亂其紀綱,

乃底滅亡。

其四:

明明我祖,萬邦之君。

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管石和鈞,王府則有。

荒墜厥緒,覆宗絕祀。

其五:

嗚呼歸?予懷之悲。

萬姓仇予,予將疇依?

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