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科技這次的公告中透露出來的內容,很快就有人抓住了其中除了建造月球基地之外的重點。
那就是月球基地模塊中的重力發生器!
這玩意兒能在月球基地中形成一個重力場,完美模擬藍星引力,解決了人類如果長期處在太空始終環境下的一些弊端。
普通人長期處於失重環境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會對身體造成極大負擔。
在太空由於失重,骨骼不用拉伸,就會導致嚴重的肌肉萎縮,如果不設任何保護措施的話,十幾天時間就會失去20%的肌肉。甚至回到地麵後,頸部肌肉會萎縮到撐起頭部重量都有困難。
除了肌肉萎縮之外,還會導致骨質疏鬆。
在太空生活一個月大概就會流失1.5%的骨組織,相當於普通老年人一年的流失量。
所以很多視頻中能看見,宇航員從太空下來之後,往往需要人扶著,甚至坐在輪椅上才能行動。
那就是因為長期在低重力環境中待久了導致骨質疏鬆,如果沒有外力幫助的話,自己正常行動甚至都有骨折的風險。
而想要將人長期送到太空中去居住。
除非人送上去了之後這輩子就不打算下來了,否則是不可能做到的。
別說長期了,正常宇航員上去待幾個月,回到藍星都得休養個一年半載才行。
如果僅僅是空間站的話,那倒還有解決辦法,隻要空間站造的夠大,就完全可以利用高速旋轉形成的向心力來模擬重力環境。
可要在其他星球的地表長期殖民,特別是月球這樣低重力的小衛星上,那麼失重就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而時空科技這次列舉出來的這個重力發生器,能夠產生覆蓋整個月球基地的重力場,在其中模擬藍星重力環境。
可以說是完全解決了這方麵的問題。
隻不過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以時空科技的牛逼,弄個這東西似乎也算不上什麼大事。
畢竟那太空電梯和核聚變啥的,哪一樣聽起來不必這什麼重力場牛逼多了?
然而,在真正對物理學有一定認知的人看來,這個重力發生器就完全不是什麼簡單的小玩意兒了。
甚至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什麼太空電梯什麼核聚變,與這個重力發生器相比,僅僅隻是施工難度更高而已。
放到技術層麵來看,這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別的東西。
能夠控製重力的重力發生器,比完成可控核聚變商用的難度大了幾個量級!
雖然之前時空科技在遊隼中開發布會的時候,就有人注意到了遊隼裏的重力環境似乎不太對勁,上麵的人全都像是在地麵一樣,一點失重感都沒有表現出來。.伍2⓪.С○м҈
可當時基本也沒人想太多。
畢竟想要讓人在太空環境裏保持正常姿態的手段還是挺多的,甚至一件特殊衣服都能辦到。
所以在沒有親身體驗過之前,根本沒有人往這方麵聯想。
結果萬萬沒想到的是,時空科技居然真的擁有能夠控製重力的技術,這種劃時代......不,甚至可以說是跨越文明等級的東西!
甚至把這種東西就這麼平平淡淡,毫無波瀾的放在了廣寒宮計劃中,成為了月球基地模塊裏一個不起眼的小功能。
:力?什麼力?
:重力場!他們能夠操控重力,這種科技,簡直太可怕了!
:是啊,這已經是統一四大基本力之後才能擁有的科技了吧!如果是真的話,恐怕時空科技所掌握的技術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想,甚至已經超出了當前物理學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