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越是順利,越是有人心裏跟打翻了醋壇子一樣不是滋味(1 / 2)

秦政帶著飛字部、奔字部和新軍在北麵高歌猛進,長安的局勢也逐漸穩定起來。回長安不過月餘,程涼就已經將朝中的事情理順了。

許墨林接手六部半年多,做事中規中矩。

雖然有些事情需要多花口舌跟他說明,但總的來說這人可以溝通。這就很足夠了,畢竟大秦是個極為龐大的帝國,她就是再著急,也不可能一錘子把現有的框架全部敲碎。

朝廷日常的事務還得進行著走,有許墨林卡在中間,數以萬計的尋常官員也能多少有點點安全感,不至於每天都在要下崗的恐懼中無法正常辦差。

而真正大刀闊斧在進行改革的事情大都是直接對她、阿寬和小皇帝負責,目前都是以一種半公半私的狀態在進行,錢和人都不太經過六部。

隨著世家式微,各地的豪族、大宗、鄉老、士紳也都重新認識到了朝廷的強橫,反過來作用於中原、楚北二道,讓馬季他們的農業推廣更加順利。

就在程涼啟程回長安前,今年第二季的土豆已經開種。

雖然說想要達到後世那種畝產六千斤,一年兩季隨便收的程度還需要努力,但馬季和芙蓉的方向是對的,程涼就相信他們肯定會找到最適合農業種植的辦法。

唯一的瓶頸在於人手。

種地的人不缺,監管和搞宣傳的人很缺。

為了保證農社的質量,程涼叫停了他們的擴張,暫時就做好中原、楚北兩道也就夠了,不考慮生活水平的話,後世三個省的範圍足以養活目前大秦所有的人口。

南邊的稻米貿易搞得也很紅火。

大概是南洋的土霸王們相信程涼是準備放養他們,放鬆了警惕,程振斌和華林又可以給她寫信了。

信裏麵說,周承修在蒼梧城中宣布了程涼要跟南洋群臣談生意的懿旨,程振斌以南洋都督的身份傳達了這份指令,然後周承修繼續南下在逐日城跟程家幾位族老級別的島主進行了會談。

會談的具體內容周承修那邊報告過了,那些島主跟程涼猜想的差不多,他們不想要受朝廷管束,但總的來說也不太想要造反。

在海島上生活的最大缺點確實就是物資貧瘠。

不是窮,是貧瘠。

有錢有權也買不著東西,所以他們對於通商這件事的需求很大,以前需要防備朝廷,隻敢偷偷摸摸私底下搞,現在朝廷發了話,他們就可以大張旗鼓的搞。

這很合他們的心意。

除此之外,程振斌在信裏還提到了聖祖爺給他們程家指的那塊陸地,他兒子在海上漂了一年多才找到,但那塊陸地上已經有人建了城,建城的還不是他們程家的族老,目前他還沒有搞清楚那些人是哪兒來的。

程涼對此倒是沒有很放在心上,畢竟大秦都還沒搞明白,她實在沒功夫考慮袋鼠們的生存環境。即便有興趣,她的手也沒那麼長,目前她要做的是在貿易中尋找機會,溫水煮青蛙,慢慢的重新把南洋控製住。

隻有把南洋艦隊收回來,她才有底氣從大海這個方向對抗聖光帝國。

而在貿易上,唯一能叫她寫個大寫的‘服’字的,真的還隻有沈潛同誌。

也不知道這娃的商業觸覺怎麼那麼敏銳。

他一邊幫許奧他們搞訂單,一邊在瞻洲搞了個中轉站。

海上航行的時間是很難控製住的,船隊又受補給困擾,交易雙方不一定能隨時碰麵,為了能順利交貨,雙方要麼得等,要麼就隻能航行更遠的距離。

沈潛在周承修、陸傾和阮信的幫助下,花錢在瞻洲修了些倉庫,靠著自己多年跑商的人脈和聲望做擔保,成為南洋艦隊和餘杭、福臨商人的中轉人。

一開始,隻是幫雙方收貨發貨。

幾趟之後,就開始幫人找貨、賣貨以及牽線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