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蒼盯著圖紙,仿佛看見一條白龍,竭盡全力在需要的地方召來百水。
她庇護山河百姓,誰來庇護她?
鬱蒼提筆,在輿圖旁寫下幾行小字,“闕火,拿去張貼在皇榜上,朕知道,世人也得知道!”
這水到底怎麼來,又為何消失?
“不要點名道姓的說白曦,模棱兩可,讓他們猜才是最好的回答!”
“是,屬下遵命!”
河道幹涸,影響了許多人的日常生活。
他們聽見那聲傳遍整個夏國……不對,現在應該說曦國的龍吟,又聞異龍是當朝國師,是她帶走了水。
他們怒不可遏,咒罵道白曦算什麼國師!
國師不驅邪避凶,庇佑他們生活的更好就算了,竟然還帶走他們的水!
咒罵的話脫口而出。
有人會追尋真相,思考白曦明明幫助了百姓許多,其中最典型的中州求雨世人皆知,為何會突然帶走水?裏麵是不是另有隱情?
也有人隻會計較自己的得失,倘若有好處便將其供奉於神壇誇讚,沒好處便肆意詆毀,恨不得第一個砸了對方神廟。
眾說紛紜,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直到皇榜張貼越國圖誌,勾畫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原來沒水,現在水消失的河道、湖泊、溪水。
相信另有隱情的人找到了真相,不信的人懷疑圖誌的真假,引經據典,試圖推翻皇榜供述。
更有甚者拿出鬱蒼清空後宮的事翻舊賬,認為昏庸的帝王隻會為自己喜歡的女人辯白,毫不顧念百姓。
在民怨沸騰時,鬱蒼安靜的安排好朝中所有政務,委托裘柏岩監國,啟程出發中州。
“朕仔細看過輿圖,中州乃曦國腹地,若挖渠引水,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將水源傳去四麵八方,解決百姓的用水問題。”
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落實挖渠工程,鬱蒼親率工部二十三名官員,以及七支挖渠工匠,總共上萬人來到中州。
工部之前被鬱蒼肅清過一遍,又有鬱池曾在工部當值整頓,工部上下一心,鬱蒼用起來十分順手,不管他提出什麼要求,工部尚書劉晏都能以最快速度響應,並實施到位。
劉晏說:“好在皇上之前命令齊王來中州修路,我們挖渠的大工具都可以暢通無阻的進山。”
挖渠需要的工具超過百件,東西又多又重,需要運進山中開山炸渠,還要擔心工具太沉,會不會壓壞路麵。
現在的中州每條路都修得又厚又寬,他們不會在路上浪費時間。
“皇上,微臣之前和工部的幾位大人納悶,明明國師已經求雨,為何還要我們疏通河道,現在看來,皇上您有先見之明!”
劉晏敬佩鬱蒼的未雨綢繆。
這幾天,鬱蒼和他們一起在山裏跑來跑去,劉晏的膽子也混大了,對鬱蒼的恭敬中夾雜隨意和散漫。
他敬佩鬱蒼的睿智和手段,又折服他身為皇帝,為了民生親自和他們一起住在深山裏,被蚊子咬,被蟲子蟄。
“朕不是未雨綢繆。”鬱蒼站在一處地勢高的地方,看下麵的人安排炸藥開山。
山一旦被炸開,山中蓄的水會淹沒山道,再順著山道,奔騰彙入下遊幹涸的河道,讓河道真正有水可用。
而之前被淹沒的山道,則是成為連接水源的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