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不算被包養的節奏”
任何一種職業也都算是職業,乞討也是,富甲一方這麼大歲數了熱衷於此道也是可以理解的,需要支持的,老年人還是要找點事情做的。乞討也是。隻是老頭還落下了一句,我負責掙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這樣的包養才是真正的包養。
因為冷冰冰的到來,很明顯兩人擠一張床還是很不合適的,畢竟婚前行為冷冰冰暫時還無法接受,為此,富甲一方特意為冷冰冰安排了一間房子。條件自然比王不死的強上很多。
又是一天過去,王不死已經記不清自己來到這陌生的朝代已經多久了,每天渾渾噩噩,到現在除了賺了一個便宜媳婦還是一事無成,身無財帛裹身,人無遮雨片瓦。說實在的作為穿越人士,領先這個時代少說一百年的知識和眼界,自己還窮,著實不應該。劇本不應該是這樣寫的。
是時候明天再出去跑一趟了,買點紅糖回來,搞搞實驗,第一桶金就靠它了。
糖類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材。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掌握製糖技藝的國家,據考證,早在殷商末年,我們的先民們就知道用穀物來製造甜味食品了。在西周時期的詩歌總集《詩經》之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 的詩句,意思是在西周遠祖的古公亶父時代,周人西遷到了周原,這裏的土地十分肥沃,即使野菜也象飴一樣的甜蜜。所謂飴,就是一種以穀物為原料製成的澱粉糖,也稱飴糖。飴糖的製造是以穀物的澱粉摻和麥芽再經過醣化熬煮而形成的粘稠狀製品。
世界上甘蔗糖的發源地有兩處,一處是古代的印度,這在其古籍《吠陀經》中可以知道;另一處就是古代的中國,最早的文字資料見於戰國末年愛國詩人屈原所作的《招魂》,其中有“靦鱉炮羔,有柘漿些”句,意為在烹煮鱉魚和煎炸羊羔這些美味食品的時候,還要淋上一些“柘漿”調味。所謂柘漿,也就是指甘蔗榨出來的甜汁。
到了西漢時代,蔗類製品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劉歆《西京雜記》曾述及“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 ,所謂石蜜,即是指以甘蔗為原料製成的糖品,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漢武帝祀於甘泉宮,令司馬相如等數十人賦詩稱頌,共同製作了《郊祀歌》十九章,中有“泰尊柘漿析朝酲”之句 。意思是說:用甘蔗汁可以解去貴人們早上猶未退去的宿酒。由此可見,在西漢中期,人們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種常用的調味食品,還往往用來作解酒之用。
同樣也是司馬相如,他的名作《子虛賦》,其中在描述楚國的物產如何豐富時,也有“諸蔗猼且”的文字表述,其中“猼且”即是古代的芭蕉,而“諸蔗”就是甘蔗。這可以說明,大致在司馬相如在世時的西漢中期這兩百餘年之中,對於蔗汁的食用已經成為社會上層人物比較常見的事情。
甜菜糖自然是從甜菜裏提取出來的,而這兩種糖我們也可以統稱為紅糖。紅糖的製作工藝比較簡單,就是未經提煉的粗糖。直接擠壓甘蔗和甜菜即可,,由於未經提煉,因此裏麵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這也是紅糖是產婦“月子”裏的主要滋補品的一個原因。中醫認為,紅糖偏溫,有益氣養血、健脾養胃、驅風散寒、鎮痛解痙、活血化瘀等作用。而產後適量地補充紅糖對改善因失血過多、體力和能量消耗過大,及瘀血等原因出現的乏力、畏寒、疼痛、惡露不淨、腰酸、小腹痛等均有很好的療效。若是胃寒疼痛、嘔吐,用紅糖與生薑熬水可解。月經痛用紅糖與艾葉煎湯可解。民間還常用紅糖水煮雞蛋來治療婦女血虛或月經不調。
白糖是紅糖經脫色製成,因為沒有了雜質,口感上也好了很多,而且藥用功效還是很強的,因為藥性偏涼,有潤肺生津、補中益氣、解毒抑菌的作用。臨床多用治療肺陰不足引起的幹咳無痰,或脾虛、中氣不足引起的脘腹疼痛等證,春秋季節多風多燥,肺為嬌髒,最易受邪,此時在飲水中適量地添加白糖可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食魚蟹後引起的胃脘不適則用濃白糖水飲服可解。高濃度的糖能改變細菌菌體中活性成分和水分的比例,從而抑製和殺死細菌。將化膿的傷口拭淨,再敷以白糖,能防止進一步感染,從而促進傷口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