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真正的大神(1 / 3)

小蘇打也就是碳酸氫鈉,在我們的生活中用途及其廣泛,食品工業的發酵劑、汽水和冷飲中二氧化碳的發生劑、黃油的保存劑。可直接作為製藥工業的原料

小蘇打的製作也很簡單,也有很多種,網上流傳最廣的是加硼砂的做法,但小蘇打最簡單的製作方法其實是直接用麵粉,然後加水就可以了。但這樣會很費麵粉,不過還有更簡單的做法還是碳酸氫鈉提取。

要知道碳酸氫鈉是地球上有的礦物質,隻要經過簡單的化學處理就可以產生小蘇打添加劑。

很湊巧,錢很多家中有礦,而且還是天然的碳酸氫鈉礦山,想要多少小蘇打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王不死很震驚,也很羨慕,“你家真的有礦”?

聳聳肩,輕飄飄的一句“這很正常,英國公家裏也有礦,在大明帝國一些官宦家裏有礦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額,好吧,權貴的世界,普通人表示不懂”,

跟有礦的人做朋友,王不死感到很是光榮,這種都是會在任何場合都會主動付錢的人,心情好的礦老板可能會全場買單,王不死心中已經暗暗下了決心,錢很多這條大腿一定要抱住。

親熱的摟住錢很多的腰部,王不死臉上寫滿了真心的笑容“未來姑父,跟你做朋友我很開心”。

不明道理,但良好的家教讓錢很多不能拂了王不死的麵子,腦袋朝後挪了挪,然後咧咧嘴“跟你做朋友應該會很開心吧”!

好吧,兩人大概的意思還是一樣的,有緣千裏來相會,有緣千裏做朋友。有朋友,有今生沒來世。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有了你的礦山,我們的飲料就不是問題,現在唯一懂得問題就是容器的事情”王不死說道。

大明帝國現代化經濟發展緩慢,很多科技落後於其他國家,例如玻璃,這個時代叫琉璃的東西。

我中原琉璃的發明,與青銅冶煉技術有著密切的關係。青銅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錫礦石和木炭,冶煉溫度在1080℃左右。而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卻、固化的矽酸鹽化合物。

石英砂是熔製玻璃的主要原料,其它原料還有純堿和石灰石等,冶煉溫度在1200℃。在冶煉青銅的過程中,由於各種礦物質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質在排出的銅礦渣中就會出現矽化合物拉成的絲或結成的塊狀物。由於一部分銅粒子侵入到玻璃質中,因此其呈現出淺藍或淺綠色。這些半透明、鮮豔的物質引起了工匠們的注意,經過他們的稍稍加工,便可製成精美的玻璃裝飾品了。這樣經過長期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古代中國人終於掌握了玻璃的生產技術和規律。

中國古代稱玻璃為“琉琳”、“流離”、“琉璃”,從南北朝開始,還有“頗黎”之稱。根據《廣雅》和《韻集》的記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琉璃”是用火燒的玻璃質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質的統稱。

宋以後各朝,玻璃器皿種類增多,用途與人民生活的關係更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硤元代玻璃作坊遺址和山東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遺址,是中國迄今已發現的最早的玻璃作坊。前明時期,已能生產透明玻璃和顏色多達15種以上的單色不透明玻璃。

中國古代玻璃雖為中國古人的獨立發明,但其發展緩慢,並一直保持著固有的特點,既具有絢麗多彩、晶瑩璀璨的優點,又有輕脆易碎、不耐高溫、不適應驟冷驟熱的缺點。主要原因是因為用木炭燒製燒成溫度較低所致。鉛鋇玻璃不適合製作飲食器皿,隻適合加工成各種裝飾品、禮器和隨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銅、玉石器來,玻璃器具用途狹小、發展不充分,因此慢慢的琉璃製作工藝也被我中原匠人遺忘,反而是在西方發揚光大。

錢很多微微一笑,滿臉的自信“這個問題,我已經找到合適的人了,據他說他閉著眼睛都能製造出琉璃”。

“額,閉著眼睛,這位牛人是何方神聖,我很想見識見識”。

掙脫開王不死的拉扯,錢很多詳細解釋道“上次我給你提過,一艘外國船偷渡到王不死大明帝國沿海采買,結果不小心觸礁了,被我所救,其中就有一位會製作琉璃,據他所言,它本身歐洲人士,為了躲避戰略,逃到了漂亮國,結果漂亮國也不太平,過了沒多久的好日子,漂亮國也亂了起來,工作不好幹,為了生計他隻能冒險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