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一行愛一行做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踏踏實實腳踏實地,既然打算幹這一行就要愛上這一行,例如富甲一方的百年乞討生涯,另外三位白蓮教資深教徒老吳小明以及小紅,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白蓮聖母,如癡男怨女的愛情至死不渝。
因為一隻雞整個鬆江府白蓮教被端了,老吳小明小紅等白蓮教元老想一想都不甘心,而且大夥也因此鋃鐺入獄,一隻可以吃的雞引起的連鎖反應讓鬆江府白蓮教分堂成為笑柄,最讓三位傷心的是費盡心血發展的十幾個教徒也因為在鬆江府監牢過慣了幾天想吃啥吃啥想吃啥有啥的人上人生活,人體內部的惰性基因被激發了出來,可是出了監牢一切也都變了,都說刑滿釋放是人生的一次新生,可是鬆江府白蓮教徒們卻不這麼認為,有酒有肉這才是正常人的追求,吃完這頓不知道下頓的白蓮教生活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最低要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白蓮教慘不忍睹的財政狀況很難維持他們的奢靡生活,願望被現實打臉,很多白蓮教信徒選擇了離開,十幾年心血付之東流,也就隻有老吳與小明小紅這種資深信徒才能經受住考驗。生是白蓮聖母的人,死是白蓮聖母的鬼。
南方白蓮教信徒發展以失敗告終,這是付出之後總想著必須有收獲的人無法接受的,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之人,其是雨是公平的,隻是因為下落到了這沒有公道的世界,篳路藍縷,櫛風沐雨,沒有永遠的黑夜,隻有未來的黎明,努力奮鬥,砥礪前行,人隻有經過艱難困苦坎坷荊棘才能收獲美麗的成果,很明顯沒有喝過心靈雞湯的老吳與小紅小明麵對挫折都是心灰意冷,辛苦付之東流,人生無望,人生沒有希望。
都說歲月是生命的沉澱生活的積累,很明顯癡長幾歲的殷長老就不這麼認為,“失敗是成功他老母,想當年茅子元開創我白蓮教時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失敗不可怕,怕的是一蹶不振,”殷長老侃侃而談,在白蓮教友殷長老的勸說下,三人才恢複信心。
三位聽的甚是感動,也為自己對白蓮聖母不夠虔誠而慚愧不已。
人才沒有被發現,金子沒有發光,也許是時間未到,也許是缺少發現的眼睛,也許是天時地利人人和不齊,也許隻是自己的發展方向不對,辛苦的十幾年這才發展了十幾位辛苦,而且多半是為了填飽肚子不用勞動就能吃上飯的窮人懶人閑人,人才沒有發現一位,看來這南方的水土不適合栽種白蓮教,於是經過眾位白蓮教友的研究分析,數據統計,他們一致決定老吳小紅與小明最合適去地方是北方,北方冬季嚴寒,夏季幹旱,邊疆邊患,百姓們生活困苦,急需白蓮聖母普降甘淋,照耀大地,為北方百姓帶去幸福的陽光。
於是三人簡單的收拾了行囊,順便收起殷長老送來的欠條,親兄弟明算賬,議罪銀該是誰付就誰付,何況還不是兄弟,帶著希望三人一路向著北方趕去。
大明帝國幅員遼闊,北方很大,具體到哪裏發展三人也是一籌莫展,山西大同府那裏兵荒馬亂,每天都會有人不明不白的死去,三人也不想出身未捷身先死,事業沒成功,自己先成仁,山東濟南府,好吧,那裏是孔子的故鄉,據說那裏遍地都是讀書人,估計忽悠起來會有些困難,畢竟孔子的號召力要比白蓮聖母強,信孔子可以做官,信白蓮聖母可能會讓你盡快投胎,下輩子圓夢。
思考良久,權衡再三,三人篩選出十幾個地方,經過三天的拋銅板終於選出了三人要去的地方,那就大明帝國京城--應天府,話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所謂燈下黑,而且應天府富庶繁華,商賈雲集,有錢人多,有錢人之所以有錢多半都是悶著良心發的財,心虛之下總是會燒香拜佛尋找心靈寄托,信三清也是信,信如來也是信,信白蓮聖母不也是信,都是神仙負責的的業務也都是一樣,而且白蓮聖母是女性,如母親般,更能貼近百姓,屬於百姓身邊的教派,可信度很高,也能吸引人才。
於是向著應天府的方向三人上路,隻是路程遙遠隻靠腳,那是一種磨難,苦修的僧人也許可以承受,但是對於三人卻是一種挑戰,累點沒什麼,關鍵是餓肚子啊,為了生存三人也不得不一路上坑蒙拐騙偷,乞討,小紅甚至是為了三人能有一口吃食侍奉了老光棍三天,有心人天不負,他們的辛苦沒有白費,這麼冷的天他們沒有凍死在路上而是平安到了應天府,也不無白蓮聖母的功勞。
“李公子,這麼冷的天你又來了”看到李進忠緩緩走來,二牛掛著討好未來丈母娘的笑臉,上前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