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朱熹蓉的無奈(1 / 2)

依《周禮·考工記》中載“左祖右社、麵朝後市”為原則。大明帝國皇城洪武門至承天門兩側為中央官署區,承天門至午門兩側為太廟、社稷壇;前朝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為核心,東有文華殿、文樓,西有武英殿、武樓;後廷以乾清宮、坤寧宮為核心,東有春和宮,西有柔儀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飛龍殿、西宮,兩側為東、西六宮、韓棒子國景福宮、安南順化紫禁城、琉球國首裏城的建設也是以大明帝國皇城為模本的。

因為順末倭寇侵略,以及本國內亂,很多朝廷辦公衙署都遭到了破壞,為了大明帝國的運轉不受影響,再加上國家初建,財政緊張,以免房間浪費,經朱熹洛特此批準,一些比較重要的衙門的辦公地點都移居皇城前殿,例如吏部,戶部,以及工部,吏部掌管官員升遷,戶部掌管天下錢糧,而工部負責大明帝國政府工程基建,當然了作為大明帝國的決策衙門,內閣的辦公地點自然也在皇宮內,事實上錦衣衛與刑部也都是挺重要的,隻是朱熹洛怕吵,每天哭爹喊娘的聲音會讓朱熹洛失眠。

皇城很大,但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用處,然而在皇城的一角卻有一處別院,位置較為偏僻,紅牆青瓦,房屋造型也極其普通,沒有雕梁畫棟,也沒有假山池塘。穿過月亮門就是一片菜圃,因為是冬季,院內並沒有出現百花爭豔,綠意盎然的景象,這裏是前朝失寵妃子所居住的地方,俗稱冷宮,而作為朱熹洛的幹妹妹,朱熹蓉有幸在這個隻要皇帝及其家人才有資格居住的地方有著屬於自己的一處院落,因為朱熹洛的妻子沒有那麼多,也沒有被打入冷宮的妃子,於是朱熹洛就把冷宮賜給了朱熹蓉,對於一個沒有家的人來說,雖然是冷宮,但朱熹蓉心中亦是異常的暖和。

作為一個單身老狗,朱熹蓉的生活很是簡單,沒有異性約會,也沒有同學聚會,更沒有姐妹相約一起跳廣場舞,除了上班時間,其餘的時間朱熹蓉都會待在自己的小院,擺弄自己的菜圃,找一張喜歡唱片,聽一首可以共情的歌。

今天天氣很好,朱熹蓉選擇在自己的菜圃曬太陽,一道道被攏起的土堆上罩著透明的氈布,通過氈布可以看到裏麵露出的菜苗,朱熹蓉風韻猶存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輕靠在躺椅上,旁邊的茶幾上放著一杯喝剩的茶,看色澤以及杯底的顆粒狀沉澱,這應該是王不死的紅茶無疑。

朱熹蓉半眯著眼睛,口中喃喃念叨,仔細聽好像是一首詩。

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鷓鴣啼處,東風草綠,殘照花開。

悵然孤嘯,青山故國,喬木蒼苔。

當時明月,依依素影,何處飛來?

這是元朝倪瓚的詩,崇山峻嶺依舊,但滿目盡是蒼涼人間。

朱熹蓉是大明帝國僅有的一位上過戰場的女性,逆順的昏庸,倭寇的殘暴,朱熹蓉有幸經曆,她看到過父子相食的慘景,她看到過被倭寇殘忍破開肚子的孕婦,她看到過不知為了什麼,前赴後繼奔向死亡的士卒,因為經曆所以珍惜,然而今天發生的一幕幕卻讓朱熹蓉心中久久不安,雖然時間過去很久,但記憶依然難忘,這樣的慘景會不會再次上演,無辜的百姓會不會淪為兩腳羊。

夫婦年饑同餓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錢三千資夫歸,一臠可以行一裏。

因為西方進步思想的進入,大明帝國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女子為官的依然是少數,雖然朱熹蓉位列中樞,身為內閣閣老之一,然而朱熹蓉的話語權很低,因此朱熹洛很少發言,也從不會提出什麼自己的主張,然而今日的朱熹蓉感覺自己有很多話要說,卻不知從何所起。

微微坐起身,添滿茶水,吹開茶葉末子,親抿一口茶水,朱熹蓉拿起一本書,書名曰《貞觀政要》,此書乃是唐朝吳兢所住。此書記載了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國家的一些心德。後世帝王對這本書很是吹崇,康熙皇帝的《聖祖禦製詩》第一集第一首就是《貞觀政要》。乾隆對唐太宗及其大臣們的政治本領和治國方略深為佩服,揮筆寫下了《讀貞觀政要》詩:

懿德嘉言在簡編,憂勤想見廿三年。

燭情已自同懸鏡,從諫端知勝轉圜。

房杜有容能讓直,魏王無事不繩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年紀不小,又沒有子嗣,朱熹蓉的現狀很適合躺平,然而朱熹蓉卻沒有躺平的心思,辛辛苦苦付出才有了今日的天下,朱熹蓉不想就此毀掉。

翻開一頁,隻見上麵寫著“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且複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讟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諫議大夫魏征對曰:“古者聖哲之主,皆亦近取諸身,故能遠體諸物。昔楚聘詹何,問其治國之要,詹何對以修身之術。楚王又問治國何如,詹何曰:‘未聞身治而國亂者。’陛下所明,實同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