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大明帝國教育(1 / 2)

知識麵前人人平等,孔夫子提出有教無類,隻要想學就可以教授,他也是中華史上第一個民辦學校的校長,兼任教師。同時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更是影響了一代代的人。

“孔夫子弟子三千,有貴族,有商人,有平民,也有商販,黎塾長不愧是孔夫子的門人,給予天下所有人受教育的權力”。讀書入仕途的機會擺在眼前,伍長的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文人與武人就如柳下惠與西門慶,有著無法跨越的天壤之別,成為讀書人也就有了做官的機會,也可以披著讀書人的外衣光明正大的貪汙索賄,把他人的媳婦變成自己的媳婦。身價百萬,妻妾成群而不會是門夢。

“咳咳,孔夫子乃吾之偶像,理應向他學習,”黎白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等十五元宵節過後鬆江府私塾開學,把報名費交了,你就可以入學了”。

“額,啊,還需要報名費,不是說教育都是免費的嘛”,伍長有些奇怪。

作為開國之君,與其他人帝王相比,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朱熹洛各方麵都相差許多,他怠政,他把朝中大事都交給了內閣六部,他貪戀女色,每年在賤妃身上的花費就占到大明帝國國庫收入的三成,他心眼小,猜忌有功有能之人,他貪圖口肚之歡,愛美食,他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人無完人,人也不會沒有任何的優點,例如朱熹洛還記得那些苦哈哈的百姓,設立扶貧款,每年在捉襟見肘的財政中拿出大把的銀子接濟百姓。隻不過朱熹洛太過相信那些一心都為了百姓的父母官,缺乏監督機製,扶貧款下落不明,沒有落到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百姓手中。

再一善政那就是全民教育。朱熹洛吃過太多沒有文化的虧,剛剛領導義軍時就連軍情都看不懂,導致軍情延誤,無數戰士犧牲,因此大明帝國初建朱熹洛就製定了全民教育計劃,在各地開辦了官辦私塾,隻要想入學讀書的都可以免費入學,當然了朱熹洛的想法是好的,他也知道百姓隻有多讀書才能改變自己貧窮落後的生活,然大明帝國有太多的如黎白之流的讀書人,他們之所以高高在上,擁有生殺予奪 的話語權,正是因為他們有讀書的機會,家中的土地財富可以支撐龐大的教育支出。

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因此,無論誰做皇帝都不會影響他們讀書人的地位,依舊可以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蒙古馬踏中原時他們磕頭就拜,朱元璋趕走蒙古,他們這些人轉個身繼續磕頭,李順是如此,朱明時也是如此,他們跪的毫無壓力,皇帝隻是朝堂上的皇帝,而這些讀書人卻是地方上的皇帝,他們的所求所想也許比朱熹洛的所求所想更容易得到。

全民教育這是刨了讀書人的祖墳,自然朱熹洛的全民教育無法在地方實行,然在看到官辦私塾每年可以得到朝廷補助的份上,各地也相繼開辦了私塾,隻不過受教育的人群卻變了,百姓還是那些百姓,讀書人還是那些讀書人。

作為大明帝國朝廷 一位從業人員,捂住還是知道的免費入學這一惠民政策的,因此在聽到報名費之流的才有此一問。

“咳咳,報名費不是我們要收,,而是孔夫子說的,”

“孔夫子說要收銀子,”?都死了幾千年的人了,還能招呼大家記得收報名費,伍長有些難以理解。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嚐無誨焉知道什麼意思不”?黎白詢問。

不懂就問,伍長搖頭,虛心等待黎塾長的解釋,

“意思是說隻要給我一些薄禮,我從來沒有不教的”。黎白解讀,繼續詢問“知道這話是誰說的嗎”?

“孔夫子”?伍長猜測。

“沒錯,正是孔夫子說的,報名費就是他讓收的。黎白讚美伍長的聰慧。

“好吧,既然是孔夫子說的,報名費我交就是”。畢竟還沒有成為讀書人,讀書人的規矩看伍長也不懂,黎塾長應該不會騙他,讓幹嘛就幹嘛準沒錯,想了想,伍長問道“報名費多少銀子”?

“一千兩”。

噗通,聽到這價格伍長隻感覺天旋地轉,“一千兩,不是說薄禮嗎”?

“一千兩是挺薄的”黎白比劃了一下,“也就一張紙的高度”。

“一千兩,小的沒有,一百兩倒是可以拿得出”。伍長嘟囔。

“咳咳,一百兩那是去年的價格”。

“去年一百兩,今年一千兩,為何漲得如此之快”。

“無法”黎白也表示沒有辦法,“鬆江府私塾的報名費與大明帝國百姓收入掛鉤的,百姓的收入增加,自然報名費必須漲價”。

黎白的決定沒有錯,掙得多了自然就讓你使勁的往外掏,苦哈哈的老百姓不配擁有存款。

窮苦老百姓隻有兩條出路,一條就是從軍入伍,這條已經走了,幾年了還是看門的,顯然以後也走不通,剩下的也隻有讀書這條路,不成人便成仁,破釜沉舟,伍長咬咬牙,“好,回去我就把房子賣了,一千兩的報名費肯定可以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