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題簡單之極爾,聽我詳細道來:”
陳於泰話一出口,管紹寧臉色就不好看了,想自己堂堂榜眼,位列翰林院編修,出的題目居然如此不入你法眼,這不是狗眼看人低嗎?但管紹寧沒有出言指責陳於泰的狂妄無知,而是沉默著繼續聽陳於泰的高談闊論:
“我煌煌天朝上國,雖然外有韃虜虎視眈眈,內有流賊肆虐,但這都是因為天災所致,等國家風調雨順,流賊自然消於無形,流賊一滅,我天朝就可騰出手來,一舉蕩平關外韃虜,韃虜隻是疥癬之疾,不足掛齒。
我朝此時使用的國策也是先攘外,後安內,皇上聖明。我看此國策甚好,韃子人少地窄,如何拚的過我煌煌天朝億兆百姓,咱們耗也耗死他。”
陳於泰的詩詞歌賦還是極好的,可這時政之論就不是他的長處了。他的意思就是等天災過了,流民自然就消失或者被剿滅了,然後朝廷就可以騰出手來一舉消滅關外的韃子,這絕對是癡心妄想。
楊廷鑒對著陳於泰這樣的軍事白癡,也隻能報以鄙夷的眼光,然後站起身來,先是對著管紹寧一禮,然後啪的一聲打開折扇,然後侃侃而談:
“空言誤國之論爾,居然想著一舉蕩平關外韃子,關外韃子真的如你之所說的那麼不堪嗎?他們也不會頻頻入寇,劫掠京師地區了。
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等人早就試過了,在大明當前的國力和武力之下,根本無法一舉消滅滿清韃子,反而打成了持久戰,大明每天花在遼東的軍餉就有七百萬兩之多,而大明的稅賦收入隻有四百萬兩,光是遼東一地就拿走了全國的賦稅,還逼得皇上加征遼餉。
這次我親自去了一趟山西,朝廷為了支持遼東戰局,把所有的銀錢和物質全部投入到了遼東,而山西等地的官軍已經有十幾個月未曾發餉了,很多大明官軍已經到賣兒賣女的地步,以至於出現了眾多官軍從賊的事情,這無疑大大加強了流賊的戰鬥力。
所以你那個一舉蕩平關外韃子的策略的萬萬行不通的,肆虐的流賊降而複叛就說明他們不可能自動煙消雲散,他們已經變成大明的心腹大患。
餘以為,此時咱們應該調整國策,先安內在攘外,策略有三,第一就是全麵開海禁,利用我朝天寶物華賺取洋人之銀錢,充實國庫,第二理鹽政,勿讓天下鹽稅流失,三清賦稅,此三策皆是充實國庫之舉,朝廷有錢才能整頓軍備,賑濟災民,無錢是寸步難行啊!”
“啪啪……啪啪……好……不愧是江南第一才子”
楊廷鑒一說完,幾名裁判就為楊廷鑒鼓掌叫好。其實楊廷鑒也不敢說出那句“官紳一體納糧”的話來,這句話一出口,無疑是和所有的官紳為敵,在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前,那純粹找死的行為。
陳於泰也明白楊廷鑒在剛才的分析上比他透徹的多,陳於泰天天都在研習八股,哪裏有楊廷鑒這個後世穿越者的眼光,就算楊廷鑒說一半保留一半,都不是陳於泰能企及和仰望的,這就是差距,無法逾越的差距。
幾名裁判小聲地討論幾句後,隨即宣布了結果,楊廷鑒第一局勝出,接著就是地二局:
“第二題,抒發情懷詩詞歌賦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