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楊廷鑒現在就入了武職,就不能在當文官了嗎?錦衣衛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大明很多文官就在錦衣衛裏麵幹過,比如曆史上的沈煉,就是嘉靖十七年進士,所以就算楊廷鑒擁有錦衣衛的官職,也不會影響他的仕途,反而會成為楊廷鑒莫大的助力。
如果文臣到了錦衣衛任職,那就是皇上無比信任才有的殊榮,說明他是天子近臣,大家都管這叫“鍍金”。反正文臣是又痛恨錦衣衛番子,又想到錦衣衛裏麵去“鍍金”,這就是大家所說的“賤人就是矯%情吧!”
“草民甘為陛下手中最鋒利的劍,刀鋒所致,所向披靡。”
“嗯,朕心甚慰,楊愛卿明日就去履職吧!”
“微臣遵旨。”
崇禎在楊廷鑒離開後,就立即詔見了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他,崇禎同時叮囑駱養性,勿掣肘於楊廷鑒,具體的原因崇禎並未告訴駱養性,這讓駱養性甚為驚恐,他也不敢去詢問。
“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崇禎不可能連這點保密意識都沒有,本來楊廷鑒追查的案件就涉及了通敵叛國的間諜案,誰敢保證錦衣衛就沒有那些人的眼線。
送楊廷鑒出宮的換成了崇禎皇帝的最親密大伴王承恩,王承恩身後跟隨著一個小太監,用托盤裝著一套錦衣衛的官服和一枚銅質的印信。
“恭喜楊大人,年紀輕輕就得陛下看中,將來一定前程似錦,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王承恩這人楊廷鑒可是知道的,那就是陪著崇禎一起上吊的那個太監,別的暫且不說,光憑這份忠誠仁義就值得楊廷鑒尊重。
“這都是陛下洪恩,下官當竭盡所能鋪助陛下實現中興華夏的願望,下官能有今天也多虧王公公從中斡旋,下官感激不盡。”
楊廷鑒一說完,當真對著王承恩深深一輯,王承恩也知道楊廷鑒說的是冠冕堂皇的場麵話,但楊廷鑒這人可是陛下看中的人,以王承恩對崇禎皇帝的忠心,絕對不會去為難楊廷鑒,所以王承恩連忙上前扶住楊廷鑒,一張銀票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到了王承恩的手中。
這是大明朝的規矩,已經成為慣例,美其名曰“打點”,不過管王承恩如何忠誠於崇禎皇帝,但是該得的“打點”還是收得心安理得。
“隻要楊大人今後忠勇體國,咱家定當在陛下麵前為你美言。”
“下官感謝王公公盛情。”
……
楊廷鑒拿著官服和印信剛剛走出紫禁城,就看見了金鑲玉帶著刁不遇在紫禁城外的張望,金鑲玉一介草民,居然有本事跑到紫金城外的禦道上來等人,看來本事不小嘛。
“相公……相公……”
金鑲玉一看到走出宮門的楊廷鑒,就發瘋一樣地衝了過來,全然不顧周圍那些大漢將軍們詫異的眼神,能進入禦道來的人,在北京城都是有非常不錯人脈和關係的人,隻要不搗亂,這些大漢將軍倒也不會隨便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