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林丹汗隻是名義上的蒙古大汗,林丹汗隻控製了蒙古的一些部落,有的部落並不聽從林丹汗的號令,比如科爾沁部就這樣的。
第二,林丹汗在內政上的錯誤,他沒有把整個蒙古揉成一團,而是去征討那些不服從自己的部落,結果生生把這些部落推到了建奴那邊,那些部落反過來和建奴聯合起來攻擊林丹汗。
第三,林丹汗在外交方上的失敗,沒有和大明及時地處理好關係,也沒有得到大明實質性的軍事援助,其實這也是大明外交上的巨大失誤,這無疑給了建奴各個擊破的機會。
崇禎和林丹汗都沒有想到唇亡齒寒的道理,結果林丹汗和崇禎兩人都是身死國滅的下場,其實兩人都不是昏君,反而都在勵精圖治,但是因為本身的局限性,無法跳出昔日的仇恨,造成了這樣一對難兄難弟,可歎可悲。
第四,林丹汗在指揮上作戰上也有許多致命的錯誤,這點毋容置疑,**哈赤的幾個兒子真的不錯,幾乎人人都是大將之才,也不知道**哈赤這隻老烏龜是不是走了狗屎運,林丹汗真不是這幾隻小烏龜的對手。
楊廷鑒出發以後,行了半日,突然一名士兵高呼:
“大人快看,有狼煙,長城那邊三堆狼煙。”
楊廷鑒連忙把轉頭一看,果然看到遠處隱約可見的長城上三根黑色的煙柱衝天而起。
這一堆狼煙表示入寇的韃子在一百人一下,兩堆狼煙表示一百人以上,一千人以下,這三堆狼煙就表示入寇的韃子人數很多,是大規模入侵。
這相當於萬分緊急的軍情,其他烽火台也相繼點燃了狼煙,狼煙攜帶相關的信息,很快就會彙集到大同和宣府這樣的軍事重重,大同和宣府的巡撫就會做出相應的部署,當然,他們的應付辦法總是閉門不出,任由韃子在邊境地區劫掠。
隻要城池不丟,他們就沒有什麼罪責,就連大同和宣府這樣的軍鎮都不敢出兵與韃子野戰,那些衛所就更別說。
楊廷鑒又連忙拿起望遠鏡仔細看了一下,這狼煙的確是長城外的烽火台發出,應該不是失誤造成的。
楊廷鑒對著身邊的親兵喊道:
“地圖……”
親兵連忙打開公文包,從包裏拿出一份標注為山西的地圖,楊廷鑒在戰馬上打開這份山西衛星地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虎峪口……這裏是上虎峪口,……怎麼還有下虎峪口……”
楊廷鑒看著手中的地圖,突然心中一陣悸動,這虎峪口可是一個打伏擊的好地方啊!
虎峪口分為上下虎峪口,其實就一條狹長的通道,通道兩邊是五十多度的陡峭懸崖,整個通道內最寬處大約兩裏,最窄出也有一裏寬,整個通道長五裏路。
這樣的地形在現代的確是很好打伏擊的地形,可是在古代就沒有多少用處了,因為就算把兵馬埋伏在兩邊的高山上,也無法攻擊到通道中間的敵人。
但是楊廷鑒手中可是有非常不錯的火槍火炮,在這樣的地形設伏,絕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