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夷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其優點,它的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
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紅夷大炮最突出的優點是射程,對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環節,即使現今也不例外。
楊廷鑒連忙把自己關在屋子內,拿出手機百科查詢建奴紅衣大炮的相關數據;
大淩河之戰所用最早的這一批紅夷大炮,有效射程為500米左右,最大射程不到15公裏。滿清定鼎天下後又不斷改進,使有效射程達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2公裏。
但它的局限性也不小,如長於攻城,拙於野戰,更別提守城了。裝填發射的速率不高。且炮體笨重,無法迅速轉移陣地,故在野戰時,多隻能在開戰之先就定點轟擊,當對方情勢發生逆轉,則往往無法機動反應。
紅夷大炮是種架退式前裝滑膛火炮,每發射一次,都會嚴重偏離原有射擊戰位。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經曆複位、再裝填,再次設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驟。訓練最有素的英國海軍也隻能3分鍾一發的射速,建奴每十分鍾能打一發就不錯了。
前裝火炮是沒有可能提高射速的,因為發射一次以後,必須灌水入炮膛,熄滅火星,以幹布幫在棒子上伸入炮膛去擦幹,再填入火藥,助燃物,塞進去炮彈,然後再點放,這些動作相當緩慢和煩瑣,還不包括修正炮位。
這是前裝火炮的通病,能三分鍾一發就非常不錯了,可惜一匹奔跑的戰馬在一分鍾內能跑的距離相當可觀,來得及開第二炮嗎?所以前裝火炮的特點是射速慢,但威力大,轟城牆沒有問題,可對付騎兵那是笑話。
建奴鑄造這些紅衣大炮也是為了攻打大明的堅城,他們並沒有火槍部隊,因為建奴還是崇尚的是弓馬嫻熟,他們根本就看不起隻能打一發就必須後撤的大明火槍兵,所以他們根本不會去組建火槍部隊,這是建奴認知上決定的。
建奴鑄造的紅衣大炮和楊廷鑒的神威大炮比起來可是差遠了,楊廷鑒的神威大炮重重量才九百多斤,還包括炮架,射程也不是建奴的紅衣大炮可以比擬的。
神威大炮的最遠射程是三千多米,最遠有效射程是兩千米,而建奴的紅衣大炮隻有可憐五百米的有效射程,最遠射程才一千五百米,何況神威大炮還帶有膛線。
機動能力和射速更是甩紅衣大炮幾條街,神威大炮是使用子銃的弗朗機炮方式,每分鍾的理論射速可以達到十發,而建奴的紅衣大炮是五到十分鍾一發,這差距不是建奴哪種漁獵民族可以追趕的。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