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能改變這有一切嗎?他沒有這個能力和氣魄的,崇禎在位十七年,對那些擁兵自重的武將一點辦法也沒有,比如左良玉,祖大壽,吳三桂等。
崇禎還是不死心,繼續問道:
“各位大臣可有退敵方略?”
“彈劾的奏章到有幾十份,退敵的方略一份沒有。”
這大明的文武百官啊!國家危機到如此程度,還在內鬥不休,隻要是異己,不管對錯,也不需要證據,直接上書攻訐,打敗建奴這樣高大上的戰略問題,那真是太難為他們了。
大明這群文官,搞政治鬥爭,全是一把好手,能練兵打仗的文官那就是鳳毛麟角了,隻有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孫承宗這幾個人還基本可以。除了盧象升可以自己練兵之外,其餘三人都是依靠其他武將。
“難道天下就沒有一支軍隊來京師勤王嗎?”
崇禎說完這句話,眼淚已經在眼眶打轉了,說到底崇禎不過是十九歲的的小青年,遇到如此巨大的危機還沒有崩潰,已經不錯了。
王承恩連忙安慰道:
“陛下,根據內閣上報的情況看,還是有三支軍隊勤王的。”
“哦!是那三支軍隊,快給朕說說。”
“盧象升的天雄軍,秦良玉的白杆兵,戚金的戚家軍。”
這下崇禎可是興奮了,仿佛這三支軍隊已經到了一般,崇禎也不想想這三支軍隊一共有多少人。戚金的戚家軍才三千多人,秦良玉的白杆兵不到五千人,隻有盧象升的天雄軍有著兩萬的編製。
就這兩萬多人想打敗建奴,那是癡心妄想,如果守城,到是可以有一戰,崇禎對這三支勤王的軍隊期望太高了,他們左右不了這場戰爭的結局。
“好,這三支兵馬到了嗎?”
“陛下,秦良玉要從四川出發,戚金從浙江出發,這都幾千裏路,走上兩三個月那太正常了,盧象升已經出大名府幾天了,現在才到保定府,一個月能到京師就算好的。”
“砰……難道是天要亡大明嗎?……朕愧對列祖列宗……嗚嗚嗚。”
崇禎在也抑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失聲痛哭起來,好在這裏是乾清宮,沒有外人知道,至於王承恩,崇禎是他帶大的,兩人的感情情同父子。
“陛下,別急,依老奴看,那楊廷鑒不是回來了嗎?不如下詔讓楊廷鑒回京,問問他可有退敵的方略。”
本來崇禎要等楊廷鑒自己上奏章的,現在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至於楊廷鑒的跋扈,也不是現在這個時候去追究。崇禎的政治手腕不可能低劣到哪種程度,比如祖大壽在袁崇煥被抓後,就直接帶兵跑了,崇禎也隻能下詔安撫。
崇禎麵對跋扈的武將,下旨安撫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沒有什麼壓力,雖然崇禎心裏就像吃了一支蒼蠅一樣難受,也的捏著鼻子認了。
“那塊給楊廷鑒下詔……大伴你親自跑一趟。”
“老奴遵旨。”
……
未完待續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