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眼瞅著巴特勒又又又又一次站上罰球線,那真是直抓頭皮。
他賽前做了那麼多準備,可也不曾想到巴特勒就這麼爆發了。
這是他最討厭開拓者的地方——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站出來的是誰。
巴特勒加罰命中。
科爾看了下記分牌,巴特勒本場個人得分來到了31分。
這可真是實打實的31分,幾乎每一分都是通過搏殺得來的分數。
而那記分牌鮮亮的比分89-92,讓他第一次如此真切的感受到了開拓者可怕的統治力。
是的,現在隻有3分的分差讓他有了窒息感,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感受。
以前的開拓者雖然強大,但那種依賴攻防轉換和大量三分投射的進攻體係總給人以一種“他明明很強但我總感覺有機會幹掉他”的感覺。
這其實也是科爾沒有采納教練組戰略性放棄g1的原因之一。
但現在完全不同。
減少了三分投射,增加突破,強調殺傷的開拓者讓他有種船入深海,怎麼眺望都看不到岸的迷惘感。
科爾知道自己不應該有這種想法,他用力甩甩腦袋,讓自己趕緊擺脫迷惘,重新振奮起來。
但他知道,這一切之根源就是因為吉米-巴特勒——是他給這支球隊鑄造出一副銅牆鐵骨。
“我還是小瞧你了呀!”
他的目光投向那個正跑向後場身披23號球衣、渾身大汗淋漓在燈下珠光閃閃的男人。
這一刻,他隱隱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仿佛是辣個男人又回來了。
同樣身披23號,同樣攻守兼備,同樣硬手投籃,同樣無處不在的賽場統治力……
但全場球迷高喊的聲音又在告訴他:不是!
“的確不是,那家夥完成那麼一記精彩扣籃後可不會忘了吐吐舌頭!”科爾笑著自言自語。
不過有一點,他可以確認。
就是眼前這家夥真的成長了——巴特勒正在成為一名真正的攻防兼備的球員。
而攻防兼備正是成為巨星的必備條件。
每一位籃壇巨星都不會允許自身技術上存在明顯短板。
拉裏-伯德,埃爾文-約翰遜,邁克爾-喬丹……無不如此。
吉米-巴特勒可能不具備這些前輩們一樣的先天天賦,但也正因為如此,當巴特勒能夠像他們一樣掌控比賽的時候,才更顯得難能可貴。
這一刻,科爾又忍不住望向對麵。
望向那個正雙手合攏放在嘴邊衝著場內大聲喊著什麼的人。
這該是一位怎樣的教練,才能培養出這樣的球員?
不過他來不及找到答案了。
因為伴隨著球迷們的一聲歡呼,巴特勒從考辛斯手中完成搶斷。
這真是一次致命的搶斷!
考辛斯也太大意了,隻顧著背身和約基奇角力,卻忽視了來自弱側巴特勒的夾擊!
科爾這次是真的急了,他衝向場邊,大聲的吼道:“快!貼上去!別給他機會!”
那聲嘶力吼的樣子讓熟悉他的人看了,還真的以為持球的人不是吉米-巴特勒,而是邁克爾-喬丹。
邁克爾……不是,吉米-巴特勒沒有貪功。
當側翼的伊戈達拉出現更好位置,他第一時間把球送了出去,而他本人第一個衝向了籃下……
而他之所以這麼做,隻因為在自家教練的籃球理念裏,搶籃板從來不是中鋒的專屬工作,他牢記著這點。
伊戈達拉沒有給他搶板機會,遠投三分命中。
分差擴大到了6分。
而對科爾和他的勇士來說,比分差再次擴大更難受的是球員的體能,開始有點捉襟見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