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劃分就是按照流民們的特長來給他們進行分組。
經曆了一個多時辰,洛九霄才終於統計完這些人。
一共三千六百多人,其中有三千五百人都是目不識丁的普通人,一百多人也並非讀書人,而是大概認得幾個字。
那三千五百人中,洛九霄又按照年齡劃分成了四組,十歲以內的小兒,十歲到十八歲的少年,十八歲到五十歲的成年,五十以上的老者。
上千人的規劃本就是麻煩事,雖說有洛四郎和喬子期幫她,洛九霄也忙的不可開交。
現下有了李岱軒,洛九霄明顯輕鬆了許多。
而她剛剛也發現,流民中確實有些手藝人。
有個叫做周生的老者做得一手的木匠活兒,他孫子雖然才五歲,但也有樣學樣,對這一行頗有天賦。
除此之外,大多數都是普通的農人。
三千多人裏,女流之輩卻並不多,僅僅二百多人,洛九霄猜測,這一路的顛沛流離,已經有不少女子被拋棄,被發賣,甚至被害死。
洛九霄看著她記錄在紙張上的手藝人僅僅十幾個,便不由得歎口氣。
值得慶幸的是,流民中有一男子,名為岑青,三十多歲,聽說從前是個赤腳郎中,後來得罪了人,一家幾口被趕出村子。
流民之中能找出這麼一個人,也算的上是一件幸事。
唯獨心中不乏感歎,楚國的發展進程因為重武輕文而在這十年裏算是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
十年,社會生產幾乎沒有半點進步,各類器具還停留在從前的水平,人們的思想也禁錮在抬頭看天,低頭種地上。
雖說重武輕文,可實際上能夠學武的人卻少之又少。
對於此,洛九霄知道她就算是著急也沒有用,現有的基礎就是這般,百姓們目不識丁,除了幹活做不得其他,認字的人又少,流民之中有技藝的人已經算的上翹楚,卻得不到重用。
因為這個世界流行一句話,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大多數人對於手藝又是不會輕易教授給他人的。
這也就意味著,洛九霄想要擴充有才之人的隊伍,絕對急不得。
莊子裏,李岱軒與洛九霄一邊走一邊商討著如何將這些人分配。
開鑿水井並不是個簡單的活計,從選址,到挖土等要做的事極多。
最終,洛九霄敲定了計劃,讓行動不便的老人負責編織木筐以盛放土石,削磨木頭製作杠杆和木板車等物。
女人和孩童留下做飯和運送食物。
除此之外,少年人要去山上尋找砌井的石頭用來編筐的木藤。
壯年們則分出兩部分,一些人負責挖土,另一群人則去山上伐樹。
計劃周全,實施起來也比李岱軒想象的順利的多。
關於分配問題,他原本以為流民中會有人提出異議,或者對此不滿,但實際上,洛九霄發號施令後,流民們居然極為順從的聽從命令,讓做什麼便做什麼。
他不知道的是,流民之中那些所謂的“刺頭”,早就已經被洛九霄打發到了趙黎那裏,她才不會花費心思在維持秩序這種事情上。
再加上現在除了洛九霄能夠給予他們食物,流民幾乎沒有其他的生存方式。